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目前处理成本比较高.为改变当前高盐废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受渗透的基本原理启发,以分析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新工艺.以溶质氨的设计溶液为例,分析高盐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流程及工艺的可行性,并对比反渗透工艺,详细阐述新工艺的特点.经计算分析认为,基于渗透原理的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可降低高盐废水的处理成本,可作为高含盐废水处理方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各类监测报告均存在内容信息不完整,格式和栏目不统一,检测方法依据非有效标准和评价及建议的表述不够清晰、准确、客观等情况,致使环境监测不能很好服务社会、服务环境管理,客户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从监测报告中了解检测信息。现按照CNAL/AC 01:200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以环境监测中烟气的监测报告为例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23.
为更好地推广、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简称24Model),经回顾、分析以往文献,对24Model的结构、事故原因模块及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24Model共经历了4个版本,2005版"2-4"结构还未完全形成,各模块含义不明,各原因逻辑关系不合理;2013版"2-4"结构基本形成,组织内部影响因素逻辑关系清晰,未考虑组织外部因素;2015版考虑了组织外部因素,结构较复杂;2016版完善24Model的组织内事故致因链条,重新定义了组织外部因素,外部原因分割清晰,逻辑关系明确,事故的各种原因在模型上均可见。  相似文献   
24.
以高原喀斯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理化指标,探讨了该地区植物生长动态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丰缺现状,并对植物生长的土壤养分容量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土壤土层较浅,土壤中钾素丰富,氮素、磷素含量较低,氮素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相比之下,磷素在林地土壤中总量低于钾素与氮素,但其有效态所占的比例高于氮和钾,可能是林木生长过程对磷的吸收利用率高于氮和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调整条件下,该地区0.1公顷土壤至少能提供云南鼠刺、圆果化香、槲栎等136棵乔木理想状态下生长发育近600年的养分。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但在100年后植物体生长发育主要受到有效磷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5.
26.
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贵州等喀斯特地区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本文综述了喀斯特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提出加强立法和执法,强化对各类工矿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以避免和减少污染发生;对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来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27.
以南方某稳定化飞灰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获取了新鲜、1、3、6和11个月等5个龄期的试样,并在实验室开展了颗粒分析、含水量、持水量等测试.不均匀系数Cu > 5,曲率系数Cc<1,属于级配不良土,容易形成优势流通道.含水量介于18.6%~46.4%之间,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持水量介于15.0%~52.4%之间,随上覆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由此建立了持水量计算模型.对于相同龄期和埋深的稳定化飞灰,其含水量要低于持水量2.6%~13.7%,这表明稳定化飞灰整体上未达到持水量状态,由此推测底部导排层收集到的渗滤液主要由雨水入渗后经过稳定化飞灰体内优势通道而进入导排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填埋进程、降雨入渗量、优势流通道、稳定化飞灰产/吸水量等因素的填埋场渗滤液产量预测模型,并利用现场记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填埋场开始运营后的9个月内,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雨入渗量和运输车辆冲洗水量,分别占比约48%和52%.当稳定化飞灰体内优势流通道占总孔隙的比例从0%增至20%,导排层收集到的渗滤液量占渗滤液总收集量的比例从0增至34.1%.因此,建议对稳定化飞灰进行充分压实后再填埋,以减少优势流现象的发生,同时改用节水型车辆冲洗装置,最终降低渗滤液总产量.上述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类似稳定化飞灰填埋场中导排系统、调节池等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急性冷应激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将18头45 d"约克夏"仔猪随机分成常温对照组(Control,C)、冷暴露组(Cold exposure,CE)和冷暴露并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组(Cold exposure+RU486,CER).常温组在18~20 ℃、冷暴露各组在4~8℃环境下分栏饲养.冷暴露时间持续12 h,在冷暴露开始后的第0、1、3、6、9、12 h六个时间点对18头仔猪采血并分离血浆,分别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血浆样品的IL-2和IL-6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样品的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单纯冷暴露组IL-2水平和IL-6水平在冷暴露6 h时明显升高(P<0.01),ACTH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而Cortisol水平仅在冷暴露3 h时明显升高(P<0.01),IL-2与IL-6的水平呈强相关(r=0.959 5),ACTH与IL-2的水平呈巾等强度负相关(r=-0.435 9)、与IL-6的水平呈弱的负相关,皮质醇与IL-2的水平呈弱的负相关、与IL-6的水平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447 8);受体阻断组IL-2在冷暴露6h、9 h和12 h时均明显升高(P<0.01),IL-6在冷暴露6 h明显升高(P<0.01),ACTH在冷暴露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IL-2和IL-6水平呈中等相关(r=0.416 1),ACTH与IL-2、IL-6的水平均呈强负相关(r=-0.676 5/-0.717 4),皮质醇与IL-2、IL-6均呈弱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急性冷暴露能使IL-2、IL-6及皮质醇的分泌增强,且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会导致IL-2和IL-6之间以及ACTH与IL-2/IL-6之间的相关性改变.图1参21  相似文献   
29.
粉煤灰的基本性质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应用角度分析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总结了粉煤灰的各种综合利用技术,并介绍了粉煤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0.
村庄整治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村庄整治规划内涵丰富,包含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与思想,是多个规划的综合体。通过村庄整治规划案例的总结,阐述了村庄整治规划的涵义、目标与原则,并从整合多个规划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找到彼此之间的结合点,为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