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境安全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41.
松嫩平原西部稻田回归水中污染物的输出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百兴  邓伟  汤洁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583-587
对松嫩平原西部稻田回归水中盐分及N、P的可溶态、颗粒吸附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洗盐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相比灌溉水均明显增加,特别是Na^ 、HCO3^-等;随洗盐次数增加,洗盐排水中盐分等污染物浓度呈降低趋势。第2次洗盐排水中盐分、NO3^--N、TP、PO4^3--P浓度相比第1次分别降低了4%-50%、72%-92%、805-98%、9%-84%;洗盐水中盐分以可溶态为主,P以悬浮态为主,N的规律不明显,且N、P的形态变化受洗盐水中悬浮颗粒物及胶体多少的影响很大;洗盐回归水中污染物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含盐量,耕作历史对其影响不明显,河水灌区回归水中Na^ 、HCO3^-一般低于井水灌区;生长季稻田回归水中污染物浓度受降雨、施肥等影响变化较大,但生长季回归水中可溶盐离子含量均明显低于泡田期。  相似文献   
42.
吉林省典型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吉林省典型湖库1992-1997年的连续水质水文监测,探讨了吉林省主要湖库中无机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吉林省大多数湖库中的总氮处于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城市湖库(南湖)已超过富营养水平下降,受到外源性补给、温度和湖库使用功能的影响,湖库中各类型无机氮含量季节变化不一,总氮在全年出现波状起伏变化,大多数湖库中的无机氮和总氮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受到水体中各种水质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其它单个水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
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分析了1998年松嫩流域特大洪水发生与湿地丧失和退化的关系,根据湿地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提出了松嫩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体系建设对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长,人水争地,松嫩流域内湿地丧失达70%,湿地质量也发生明显的退化,使本区湿地具有的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功能逐渐降低,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必须从全流域、大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湿地的地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圈地分洪,保护湿地,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环境,合理开发,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环境基础上。  相似文献   
44.
青岛近岸表层海水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物源初步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青岛近岸海水中15种PAHs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海水中PAHs的总量变化范围为8.23~272.02 ng.L-1,河口区质量浓度最高,远离城区的清洁区质量浓度最低.就组成特征而言,2~3环PAHs是其主要组分,占总量的质量分数为52.2%~93.8%,4~6环PAHs占总量的质量分数为6.2%~47.8%.表层海水中PAHs总浓度和DOC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4 3.青岛湾表层海水中PAHs浓度组成相对稳定.利用Fl/(Fl+Py)和An/(An+Ph)分析表层海水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除清洁区表层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燃烧外,青岛近岸海水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制品和石油燃烧.  相似文献   
45.
扎龙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扎龙河滨湿地内龙安桥及水库桥河段水体空间采样分析,研究了2个典型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中TN、TP及PO43-的净化作用规律.应用空间净化方程分析表明,2个河段河滨湿地在春、夏、秋3季对水体TP及PO43-有持续净化能力,TP净化系数范围为0.00186~0.01175mg·(L·km)-1 ,PO42-净化系数范围为2.5E 4~0.00704mg·(L·km)-1.而河滨湿地对TN的净化作用仅出现在春、夏2季,且夏季净化作用最明显,净化系数达0.07354~0.16036mg·(L·km)-1;在秋季则出现TN沿径流向下累积输出的特征,输出能力最高达0.48175mg·(L·km)-1.2河段的径流量及氮磷污染物输入浓度特征分析表明了河滨湿地对水体TN、TP及PO42-的净化作用受到这2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表现出季节性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46.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作为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颗粒小、难去除和分布广等特性,并且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易被生物吸收,因此海洋微塑料成为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近岸珊瑚礁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陆源污染对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珊瑚礁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究中国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文昌和徐闻海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拖网法(0.33 mm)在该海域设置10个站位并收集表层水体中的微塑料样品,经过微塑料鉴定及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186±1.370) n·m-3,高于外海珊瑚礁海域;与国内外其他近岸海域相比,其丰度处于中等水平.(2)粒径0.1—3.0 mm范围内的微塑料数量检出最多,占总数的82.1%;文昌珊瑚礁海域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要颜色为白色,形状以纤维为主;徐闻珊瑚礁海域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主要颜色为白色和透明,形状分布相对均匀,以片状和泡沫状为主.(3)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  相似文献   
47.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三江平原17个站1951-2000年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几种突变检测方法,定量研究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比较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三江平原气候变暖过程和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5—2000年的变暖时期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1975—1987年为第一阶段,以夜间升温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是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超过一定面积的湿地开垦是该阶段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1987-2000年为第二阶段,以白天和夜间同时升温且幅度相当,气温日较差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特点,这一阶段的升温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同步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48.
我国农业自身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严重的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化肥、农药及地膜对我国农田环境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核电厂含高浓度联氨(N2H4)废水主要来源包括工艺系统含联氨冲洗水、保养水、疏排水、含联氨泄露水等.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多种化学添加剂对含高浓度联氨废水处理的有效性,最终推荐紧急处理含高浓度联氨废水时加入4.55倍联氨质量的次氯酸钠;非紧急时,推荐加入1.76倍联氨质量的过氧化氢,另需添加适量(废水中硫酸铜浓度为500 μg/kg)硫酸铜.  相似文献   
50.
目的设计制备一种基于磷酸镁水泥的应急自动堵漏材料,并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加入核桃壳粒和膨润土,为应急堵漏材料提供骨架支撑,调整材料密度。基于此进行单掺实验遴选抗分散组分、填料组分和膨胀组分种类,并确定各自掺量范围。而后,以聚丙烯酰胺(PAM)掺量、核桃颗粒级配和吸水树脂(SAP)掺量作为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应急自动堵漏材料的基本配方。最后,根据不同漏口位置、漏口形状、漏口大小,掺加纤维搭建漏口阻挡体系,加入漂珠调节堵漏材料密度实现自动堵漏。通过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测试、置换法和p H值测试,分别测定应急自动堵漏材料凝结时间、密度和抗分散性,依据堵漏渗水的多少判定堵漏效果。结果通过单掺试验遴选材料和正交试验调整掺量,最后得到基于磷酸镁水泥应急自动堵漏材料基础配方为100%MPC+60%核桃壳颗粒+40%~100%漂珠+5%膨润土+0.6%PAM+4%SAP+3%~4%硼砂+0.4%减水剂+0~5%纤维,水固比为0.2~0.25,对基础配方改进后能对底部、侧部不同尺度漏口进行封堵。结论纤维能在漏口形成网架结构,实现刚性填料和弹性膨胀组分拦阻,核桃颗粒等填料可以在漏口内部狭窄处进行架桥,提供封堵层骨架,SAP等膨胀组分吸水可较密实地填充漏口,漂珠可以有效调节应急堵漏材料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