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境安全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北京昌平区某地大气PM_(2.5)和重金属污染状况为研究对象,应用射线法与XRF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对PM_(2.5)浓度和其重金属组分浓度进行同步监测,以重金属元素为污染物示踪因子进行污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该区域PM_(2.5)平均质量浓度达92μg/m~3,Ca、Fe、K元素含量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该区域PM_(2.5)元素影响因素主要为工业和生活燃料燃烧、冶金工业废气、扬尘3类,贡献比分别为52.42%、26.82%、13.10%。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2020年初新冠疫情严控措施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1月25日~2月10日(疫情严控期)南京及周边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5a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疫情停工期间,降水量同比下降,大气扩散条件为近5a较差水平,但除O3浓度不降反升外,其他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引入现场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过程,依托部署在PDA上的嵌入式软件与通讯协议,将PDA与现场监测仪器直接连接并读取监测数据及结果,通过PDA上安装的无线CDMA模块,将实时的监测数据远程无线传输至指定的数据库内。实现了现场环境监测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与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硝酸-双氧水体系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锡的方法.采用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作混合基体改进剂,热解涂层石墨管,塞曼扣背景.方法的检测限为3.56 μg/L,实际样品回收率为90.6%~102%.  相似文献   
15.
G20峰会期间宜兴市大气VOCs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应用TH-300B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对江苏省宜兴市大气VOCs进行监测,烷烃、烯烃、芳香烃、乙炔、氯代烃、OVOC、乙腈体积混合比分别为11.00×10~(-9)、1.93×10~(-9)、5.78×10~(-9)、1.23×10~(-9)、4.16×10~(-9)、10.37×10~(-9)、0.27×10~(-9),应用臭氧最大生成潜势系数计算,烯烃和芳香烃为OFP贡献最大的活性组分,VOCs中臭氧前体物NMHCs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放(42.2%)、机动车尾气(17.9%)、油气挥发(20.8%)、溶剂挥发(7.0%)、植物源贡献(12.1%),结合条件概率函数分析,其中的人为污染源与西北、东南方向的污染源分布有关,植物源与西南山地丘陵区域有关.在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管控期(2016-09-01~2016-09-06),主要源于一次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NMHCs中工业源占比下降至30.5%,植物源占比上升至16.8%.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3年和2014年的8月对南京市区大气中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VOCs的浓度分别为51.73×10-9和77.47×10-9.利用OH消耗速率(LOH)有效评估VOCs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烯烃和芳香烃是这2年夏季南京市大气VOCs中对LOH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用FAC法估算南京SOA生成潜势,得到2013和2014年夏季SOA浓度分别为1.95μg/m3和1.01μg/m3;烷烃和芳香烃对SOA的生成潜势分别占4.01%、94.8%和4.46%、94.57%.用PMF模型对南京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燃料挥发(22.7%)、其次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19.5%)、石油化工业(13.5%)、汽车尾气排放(17.7%)、天然源排放(13.4%)和涂料/溶剂的使用(13.2%),而2014年夏季南京大气VOCs的最大来源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泄漏(35.2%)、其次为石油化工业(20.6%)、不完全燃烧(20.5%)、燃料挥发(15.7%)和汽车尾气排放(8.1%).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13-2016年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国控空气自动站获得的臭氧(O3)观测数据,探讨江苏省O3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江苏省大气氧化剂OX (O3和NO2)和O3浓度呈逐年升高趋势,升高速率分别为0.98×10-9a-1和3.70 μg/(m3·a),O3增幅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在O3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O3浓度相对高于西部内陆,O3浓度高值由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辐散,呈现出区域性O3污染。结合经验正交分解进行聚类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江苏省O3分区主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3类,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在2020年8月11—15日的一次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在江苏省东南沿江传输通道城市同步开展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加密观测,使用基于观测的OBM模型诊断了典型城市臭氧(O_(3))生成机制,并分析其污染成因,梳理了通道城市VOCs化学组成特征、O_(3)生成潜势(OFPs)及污染日与清洁日的差异。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大部分城市呈现首尾(8月11和15日)O_(3)超标、中间达标的特征,气象要素影响较小,与前体物关联更为密切。沿江通道城市污染日VOCs总体积分数为15.79×10^(-9)~54.9×10^(-9),均值为31.88×10^(-9),是清洁日城市总体积分数均值(18.08×10^(-9))的1.76倍。南京、镇江、扬州等城市O_(3)生成总体处于VOCs控制区,泰州8月11日处于NOx控制区。各城市VOCs化学组成均以烷烃为主(平均占比31.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6.5%)和卤代烃(19.1%),其他组分占比较低。污染日烷烃、炔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升幅显著高于其他类组分,尤其是芳香烃,增幅为45.1%~296.3%。各城市OFPs中,优势组分均为芳香烃和烯烃,其中乙烯、丙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等物种质量浓度在污染日上升显著,对O_(3)生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20年3月28日—5月3日南京某典型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监测数据,分析了园区内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春季园区φ(VOCs)范围为22.3×10-9 ~892.6×10-9,82.1%频率的φ(VOCs)<100×10-9;VOCs组分占比表现为: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烃>卤代烃>芳香烃>炔烃>有机硫。高体积分数VOCs中烷烃和烯烃占比高于低体积分数VOCs,受园区内部储罐存储、运输、转运等过程产生的油气挥发及石油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的生产影响显著。不同时刻φ(VOCs)表现为夜间最高、早晨其次、下午最低的变化特征,这与园区内部VOCs排放累积、大气边界层抬升和大气光化学反应等因素有关。OFP值范围为166.2~6 920.9 ,μg/m3,56.0%频率的OFP<50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2019年江苏省一次专项管控期间VOCs浓度的变化情况,于8月13日~9月30日在13个设区市重点工业园区开展VOCs连续观测,分析江苏省工业园区VOCs浓度现状及分布特征,对各市工业园区管控期间VOCs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VOCs是江苏省臭氧生成的主要前体物,13个设区市典型工业园区VOCs体积浓度为26.2×10-9,呈现“南高北低”态势,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物种对臭氧生成贡献的占比分别为16.7%、44.0%、0.6%和39.1%;管控有效减缓了臭氧浓度上升的幅度,但不同地区对臭氧的生成贡献较大的物种不同,建立优先控制物种数据库,既达到调控目的,又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