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境安全   6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岷江上游植被生境适应性空间分异格局的间隙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上的空间分异格局对植被生境管理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岷江上游4类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空间分布图借助分形和贝叶斯理论,建立间隙度指数模型和多水平贝叶斯模型,实现定量表征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空间上的聚簇和分异程度。结果表明:1)汶川在Ⅰ~Ⅳ类、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对应的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即为30倍网格边长,网格边长为100 m)、2 900 m、2 800 m,而松潘在Ⅰ类和Ⅱ类型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2 700 m。2)Ⅰ~Ⅳ类、Ⅰ类和Ⅱ类生境适宜性分别在汶川、松潘和理县的间隙度维数最大,空间格局聚簇性较小,进一步证明空间分异尺度较大,而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在茂县的间隙度维数最大。岷江上游植被生境空间分异格局的间隙度分析,可以为研究生境空间格局及其生境管理尺寸在整体和局部上的差异提供必备的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22.
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评价绿色大学建设水平最好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有综合法和成分法2种.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以东北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大学校园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约25000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学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占总足迹的2/3多;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分别占总足迹的21.9%和5.7%.  相似文献   
23.
传统的区域二氧化硫控制优化都是基于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的。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传统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优化中的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各自的优点与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决策的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把时间作为模型优化的一个因子。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过程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能分析这些时间价值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的动态过程影响。本文的模型是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它对于区域二氧化硫控制的中长期决策优化显得更为有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24.
25.
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机制对于促进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一个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机制框架,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因素,并结合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土地一级市场还是土地二级市场,影响土地供求的因素都是中国土地市场发展的驱动要素,而土地市场环境和制度政策则会对土地市场的发展起到抑制或加速作用。因此,对于今后中国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宜从提高土地一级市场市场化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6.
火炸药环境性能试验安全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试验的安全问题在火炸药产品性能检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只有通过安全的环境试验,才能保证各种环境条件对火炸药产品性能影响的试验得以顺利完成。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完成了大量的有关火炸药产品性能的环境试验,本文详细地分析和探索了火炸药产品进行环境性能试验所涉及的安全措施、安全防护、安全概念以及试验前的安全准备等问题,这些分析和探索能够为火炸药样品环境性能试验及安全地完成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山西省永定河流域林草植被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山西永定河流域及周边17 个气象站点1957—2000 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在GIS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了山西永定河流域林草植被生态需水及其在不同植被类型、流域不同地区及植被生长期内的分配。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永定河流域植被建设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 628.5×106 m3,对应的盈余水量为653.5×106 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2 709.5×106 m3,对应的生态缺水量为427.5×106 m3;降雨总体上能满足相应面积草、灌、乔植被生长期最小生态需水及草地适宜生态需水,基本满足灌木植被的适宜生态需水,不能满足乔木植被适宜生态需水;生态缺水较多的区域主要是大同、怀仁和左云等地,缺水时段集中在4—6 月。关键词:生态需水;林草植被;GIS;山西永定河流域  相似文献   
28.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9.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落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在该聚落群的聚落生态位计算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次之,社会因素影响最小;海拔高度为1900—2600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为0.03—0.11,海拔高度为〉2600-3100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大多分布在0.12~0.13之间,聚落生态位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山区聚落生态位研究可为揭示山区人地关系以及聚落空间规划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0.
航空装备事故的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航空装备事故预测水平,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航空装备事故组合预测模型。先构建灰色模型,提取历史数据中承载的趋势信息。然后进行模型选择、阶数识别和参数估计,建立灰色残差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用以刻画历史数据中的随机波动特征。最后,将2个模型的预测值相加,得到所求的组合预测结果。实例中,以美国空军1996—1999年的A级飞行事故10万时率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时序组合模型,模型中短期预测精度优于单一灰色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航空装备安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