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环境安全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沙颍河流域典型癌病高发区水体硝态氮污染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雨季和旱季对癌病高发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探讨该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NO~-_3-N和NO~-_2-N污染状况、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雨季地表水和地下水NO~-_3-N含量明显高于旱季.受污染沙颍河水的影响,沿岸癌病高发村庄饮水井雨季NO~-_3-N污染严重,平均含量达到38.32 mg·L~(-1),超标近3倍,而旱季则存在NO~-_2-N污染,平均含量达到0.69 mg·L~(-1).研究区癌病高发村庄居民存在饮水NO~-_3-N暴露的健康风险,其年平均健康总风险达到1.02×10~(-8) a~(-1),为其他村庄居民的6倍以上,饮水NO~-_3-N污染是癌病高发村庄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12.
2005年以来,钦州湾口外围填海规模近3000 hm2,岸线变化十分显著,对其上游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建立钦州湾-茅尾海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从潮流特征、纳潮量、水体交换周期等方面探讨了2005~2015年间钦州湾岸线变化对茅尾海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的影响,其中,水体交换周期以总负荷的半交换时间表征,避免了单点浓度半交换时间表达中采样点位置不同导致的偏差,以及平均浓度表达中不同时刻水体体积差异带来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口外岸线变化使钦州湾湾口进一步缩窄,纳潮容积减小,茅尾海潮流流速和潮差减小,潮量减小1.30%~1.53%,半交换周期增加51 h,潮流动力及水体交换能力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13.
铝(Al)和硅(Si)作为颗粒物源分析的指示性元素,不易被酸消解出来,需采用碱融法进行前处理.样品膜于99.9%纯度银坩埚中灰化后用氢氧化钠融熔,酸溶液提取,将被测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盐.此种前处理方式可解决大气颗粒物滤膜中Al、Si易产生的溶解不完全等问题.当采样体积为150 m3,试样定容体积为50.0mL时,本方法所计算出的Al、Si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96 μg/m3、0.123 μg/m3,加标回收率在87.2%~105%之间,可以满足测定准确的需要,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适合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14.
铅、镉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特有的非粮能源植物——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重金属铅(5、10、20、50、80 mg·L~(-1))、镉(0.5、1、5、10、20 mg·L~(-1))对南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南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与铅、镉处理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铅处理质量浓度(≤50 mg·L~(-1))显著增加异常发芽率(P0.05)。铅对南荻根长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铅质量浓度达到10 mg·L~(-1)时,芽伸长开始受到抑制;镉胁迫对南荻种子根和芽的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镉质量浓度为0.5、1 mg·L~(-1)时,南荻根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8.8%、10.8%,当镉质量浓度≥5 mg·L~(-1)时,根长抑制率与芽长抑制率均显著增大(P0.05)。铅、镉处理对南荻种子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表明,南荻铅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大于镉胁迫对应的浓度,说明南荻种子对铅的耐性强于镉。铅、镉对南荻种子的毒害作用不可逆。  相似文献   
215.
王琳  马旖旎  季荣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4):1538-1544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被海洋动物摄入,对其造成物理损伤或生化毒性;同时与浮游植物形成团聚物,影响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等,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生产者,是污染物在食物链中富集的起点.为了解微塑料对小球藻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本研究测定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 d=150~200 μm)以及聚氯乙烯微塑料(PVC, d=1~2 μm)对海洋小球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微塑料对小球藻的可能致毒机理.研究发现微塑料浓度低于2500 mg·L-1时对小球藻的生长无显著效应,研究中只有极高浓度下(5000 mg·L-1)的PVC和PS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PVC的抑制作用大于PS.进一步实验显示二者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存在差异:PS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浸出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对小球藻产生毒性;而PVC微塑料对小球藻生长抑制除浸出物质毒性以外,还可能由于其小粒径和相对较大的密度,在水中呈悬浮状态产生遮光效应,同时与小球藻产生吸附团聚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情况下微塑料可能对海洋浮游植物存在生态风险,该结果对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海洋食物链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16.
膜与臭氧化生物活性炭组合系统的运行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膜与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在臭氧化-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前,先经MF过滤,去除能被O3氧化的固体颗粒状有机物,减轻BAC的有机负荷,再对BAC出水进行UF过滤,能有效地防止由BAC表面脱落的微生物进入水中,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为60%-85%,CODMn值全部在1.2-17mg/L之间,平均为1.3mg/L能确保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17.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净化水厂的运行效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省前郭炼油厂生产区及其居民区的优质饮用水净化水厂采用臭氧化 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传统水处理厂由混凝、絮凝、沉淀和快速过滤组成。该饮用水深度净化厂运行性能稳定,最后出水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后出水中含有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不含重点及潜在的有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而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含有11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5种重点有害污染物和23种潜在的有害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218.
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对唐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以对环境毒素敏感的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作为指示生物,检测了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和孔雀石绿的反应.结果表明,唐鱼对0.2μg·L-1的微囊藻毒素即有明显的行为反应,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30min后显著下降;0.5μg·L-1微囊藻毒素处理下,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15min后显著下降.0.5mg·L-1孔雀石绿处理下,游泳速度在30min后显著下降,而摆尾频率则无显著性变化.初步推断,以对毒素敏感的唐鱼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水环境安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9.
目的 研究南沙岛礁典型海洋大气环境对GH901高温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南沙美济礁典型环境中开展GH901高温合金大气暴露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GH901高温合金在我国南沙美济礁典型环境中的腐蚀特征,定期测试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分析样品的外观和微观形貌。结果 自然暴露1a,GH901高温合金拉伸试样基体表面尚未发生明显的腐蚀现象,在575℃高温力学测试条件下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略有波动,其高温力学性能并未在短期自然暴露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变化。结论 GH901高温合金拉伸试样在岛礁大气环境短期暴露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575℃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测定废水中可滤态的甲基汞和无机汞,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讨论了方法干扰及校正办法。甲基汞和无机汞在0.500μg/L~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3μg/L和0.07μg/L,废水样品平行测定的RSD分别为6.5%~7.6%和6.2%~6.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0%~87.0%和88.0%~9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