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环境安全   5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对絮凝过程的连续监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孟  李圭白 《环境科学》1999,20(6):84-86
研究考察悬液中絮凝体的特性和空间结构变化。通过监测透光脉动值的变化,显示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形成絮凝体的Igτ~1gK值曲线并非保持不变,反映了不同种类絮凝体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絮凝体破碎和重组的有关信息,从中反映出不同絮凝剂投 形成的絮凝体的一些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42.
本文建市了一种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用于一氯胺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杨酸为1.0ml,硝普钠为0.10ml,pH值为11.8和反应时间为60min时,方法效果最好,吸光度与一氯胺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一氯胺的回收率为100±5%.水中其它共存离子,如SO,,4>2-,PO43-,ca2+,Mg2+等在常见浓度范围内均不影响一氯胺的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2mg·1-1,对不同浓度标样的测定表明,相对标准偏差<10%,自来水本底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3.5%.  相似文献   
43.
针对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问题,通过中试实验,系统考察浸没式超滤膜替代砂滤处理东江水的出水水质并研究高通量条件下的膜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条件影响,均保持在0.1 NTU以下,与砂滤出水相比具有优势,但有机物去除率与砂滤相差不大。膜系统在高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过滤周期应作适当的缩短,采用合理的物理清洗来缓解膜污染,并辅助以有效的在线化学清洗可保证膜过滤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4.
针对当前接触氧化除锰法启动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改性沸石滤料耦合次氯酸钠预氧化辅助滤柱启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滤料进行分析,探究了原水pH对滤柱启动中锰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持续运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进行了优化,对改性沸石滤料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并在进水pH分别为6.5、7.0、7.5时进行滤柱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5~8.0时,随pH升高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去除率上升。在3种pH条件下,滤柱的锰穿透期分别为5、8和9 d,并分别在第20、16和14天启动成功;次氯酸钠预氧化启动的3种滤柱次氯酸钠最低投加量分别为0.8、0.3与0.2 mg·L-1。SEM与XRD表征结果证实了水钠锰矿在滤料表面的出现;而EDS与XPS结果分别表明,更高的pH会同时带来滤料表面锰元素含量和锰价态的升高。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表水水厂中对除锰有利的pH范围及沸石在启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5.
高锰酸钾对水中天然有机物氯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永吉  南军  周玲玲  李圭白 《环境科学》2006,27(9):1798-1801
利用树脂分离技术将水中天然有机物分为腐殖酸(HA)、富里酸(FA)、亲水酸(HPIA)和其它亲水物质(HPI-NA)等4部分,研究了高锰酸钾对不同有机组分卤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增加了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加氯的卤代活性,降低了富里酸和亲水酸的卤代活性,如投加0.75 mg/L高锰酸钾时,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的卤代活性增加了39.3%和13.8%,而富里酸和亲水酸卤代活性降低了33.6%和46.9%;通过对SUVA的考察可知,高锰酸钾增加了腐殖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的碳碳不饱和双键的含量,使其卤代活性增  相似文献   
46.
透光率脉动法检测水中病原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具有抗消毒剂功能的病原微生物的各种检测方法和应用范围。实验研究证明,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在线连续、准确地检测水中的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47.
高锰酸钾预氧化控制氯/氯胺消毒的卤乙酸生成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南方某市典型受污染水源,研究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后继氯或氯胺消毒工艺中卤乙酸(HAAs)生成量和生成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消毒比自由氯消毒可降低HAAs生成量60%~80%左右;通过一致性生成条件试验比较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投量范围是0.5mg·L-1~1.5 mg·L-1,在高锰酸钾为1.0mg·L-1的条件下,后续氯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降低了30.9%;而后续氯胺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则降低了25.3%;高锰酸钾预氧化对DCAA生成量的影响相对较大;高锰酸钾预氧化可降低氯/氯胺消毒工艺的HAAs生成量.  相似文献   
48.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安全强化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能,对其强化混凝,强化过滤效果与预氯化处理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PPC预处理技术在助凝、助滤、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都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处理效果,该项技术对于低温低浊期的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氯胺消毒对铜和不锈钢管壁生物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玲玲  张永吉  李星  李圭白 《环境科学》2008,29(12):3372-3375
以松花江为水源的哈尔滨某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膜培养反应器(rotating annular bioreactor, RAB)模拟给水管网系统,考察了氯胺对铜和不锈钢2种管材上生物膜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在无氯胺情况下运行时,铜和不锈钢挂片上的生物膜在第18d和21 d达到最大值,其生物量分别为5.5×103 CFU/cm2和2.5×105 CFU/cm2,生物膜达到稳定时生物量分别为1.0×103 CFU/cm2和1.3×105 CFU/cm2,铜挂片上的生物量明显低于不锈钢.反应器在有氯胺状态下运行时,铜和不锈钢挂片上最大生物量为5.0×102 CFU/cm2和5.0×104 CFU/cm2,分别低于无氯胺情况下1个数量级,达到稳定状态时,其生物量分别为10 CFU/cm2以下和3.5×104 CFU/cm2,说明氯胺对处于稳定状态的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铜挂片上的生物膜具有更明显的控制效果.对消毒剂投量、管材和管壁生物膜HPC进行分析可知,生物膜HPC与余氯胺具有良好的指数相关关系,增加氯胺投量可以降低生物膜HPC数量,氯胺和铜挂片对管壁上的生物膜具有协同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50.
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双酚-A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HNO3、NaOH及高温N2对商用炭WV A1100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利用BET、XPS、pH.及Boehm方法对活性炭进行物化表征.结果表明,HNO3改性明显降低了W20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数量,使等电点(pHpae)由4.95降至1.50;高温N2和NaOH改性处理后炭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与HNO3氧化基本相反,pHp.升至近中性,其中高温N2处理降低了43.81%的表面积.另外,活性炭对双酚-A(BPA)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体系中溶解氧的存在不会促使BPA在W20表面发生酚氧自由基氧化耦合,并且原炭W20、高温N2和NaOH改性处理后炭对BPA的吸附等温线结果满足Langmiur模型,而HNO3改性炭的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中高温N2改性炭表现出最好的吸附BPA能力,饱和吸附量值达到了526.32mg/g,是能力最差炭(HNO3改性)的3倍,结合表征结果分析得出,在吸附体系中炭表面的憎水性和静电荷密度,是控制分子态BPA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即吸附主要遵循π-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