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环境安全   160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两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水稻土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两株可以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ZW23和ZW27.通过对这两株细菌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为菌株ZW23和ZW27分别是假单胞菌属类产碱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和假单胞菌属门多萨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好氧培养条件下,在初始氮源约为280.00mg·L-1的反应体系中,两株细菌在12h内均引起体系中总氮显著下降,削减率分别达66.43%和65.54%,其余总氮几乎全部转化为内源氮.脱氮速率分别达到约21.72mg·L-1·h-1和22.31 mg·L-1·h-1,比现已分离出的兼性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速率要快得多.反应过程中没有检测到亚硝态氮和氨态氮的积累.菌株ZW23和ZW27是两株典型的高效兼性好氧反硝化细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氧化硫硫杆菌TS6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重金属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介质起始pH以及重金属对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菌株生长与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TS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起始生长pH范围为2.0~6.0.在上述条件下,TS6旺盛生长,表现出氧化硫能力最强.通过检测TS6对几种重金属(Cr3 、Cu2 、Zn2 、Ni2 )的耐受性,结果发现TS6对上述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至少可耐受Cr3 、Cu2 、Zn2 、Ni2 的浓度分别达1500、400、1000和250mg·L-1.在相同的浓度下,不同重金属对TS6生长产酸作用的影响由小到大依次为Cr3 、Zn2 、Cu2 、Ni2 .随着TS6菌株驯化时间的延长,它们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可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完全满足对各种污水污泥进行生物淋滤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93.
阐述了生物沥浸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特点,通过典型应用工程实例表明,采用生物沥浸预处理方法不但可大幅度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而且可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恶臭,杀灭病原物,脱水后的污泥水分含量很低(60%以下),无臭、卫生、无害,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行业的污泥处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4.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构建了一个以70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反应6d,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 4%.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显著提高污泥沉降与机械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处理的污泥,经12h的静置沉降,污泥体积可减少57 2%,并且无需添加任何絮凝剂,即可取得良好的机械脱水效果.生物淋滤处理导致的污泥体系pH的下降与Fe3 浓度的上升可能是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刘奋武  周立祥  周俊  姜峰  王电站 《环境科学》2011,32(7):2023-2029
为了考察生物沥浸法对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利用一个兼有序批式与连续式运行模式、工作体积为700 L的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连续3批生物沥浸中试研究,并采用厢式压滤机对处理后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结果表明,曝气量为1.2 m^3/h,含嗜酸性硫杆菌的酸化污泥与待处理的原始污泥体积比为1∶15时,在90 h内完成首批...  相似文献   
96.
刘奋武  周立祥  周俊  姜峰 《环境科学》2011,32(10):2993-2998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0 d的生物沥浸处理,采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处理结束后的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试验过程中各区的pH变化趋势,各区污泥的脱水性能(用污泥比阻SRF表征)及生物沥浸污泥经厢式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及其水分蒸发速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7.
自配消解液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的CO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配消解液代替ThermoFisher公司AQ4001COD测定系统的专用消解液,比较了自配消解液分光光度法与国家标准重铬酸钾法(GB 11914-1989)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差异。对比试验表明,自配消解液分光光度法测定COD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度高,与国家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自配消解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COD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低量程(30~150 mg/L)为1.38%~2.53%,中量程(0~1 500 mg/L)为0.47%~3.63%,高量程(2 000~15 000 mg/L)为0.17%~3.53%,在国家标准方法测试水样COD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除制革废水外,自配消解液可以代替AQ4001COD测定系统的专用消解液,适用不同量程范围内污水COD的测定。自配消解液分光光度法具有试剂使用量少、速度快、经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值得在环境科学领域及废水水质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小麦根系吸收萘、菲、芘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植物根系吸收多环芳烃的动力学特征对控制其进入食物链、保障农产品安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小麦根系对萘、菲、芘吸收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对水培环境中的萘、菲和芘均有明显的吸收和累积作用,且吸收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整个吸收过程可分为快速吸收和慢速吸收两个阶段.小麦根系对萘、菲和芘的吸收速率快慢表现为芘>菲>萘,且萘、菲、芘吸收的动力学曲线可用米氏方程表征,相应的Km值分别为759.30、12.89和3.59μmol·L-1,即小麦对萘、菲、芘的亲和力大小为芘>菲>萘,结果与其Kow值大小顺序一致.小麦根系吸收萘、菲、芘均会导致营养液pH值升高,吸收单个萘、菲、芘分子产生的pH升高幅度表现为芘>菲>萘.上述结果显示,萘、芘的根系吸收特征与菲相似.  相似文献   
99.
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在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探析0、50、100、200或400mg/L Ca2+加入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 ferrooxidans)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体系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24h培养过程中,各体系pH值、ORP、Fe2+氧化率及总Fe沉淀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24~108h培养过程中,体系中Ca2+加入量越大,Fe2+氧化越迅速,相应总Fe沉淀率相对较高.400mg/L Ca2+的加入使得体系Fe2+在72h氧化完全,总Fe沉淀率在108h达到39.1%.0、50、100或200mg/L Ca2+ 加入的体系在24~84h培养过程中,体系Fe2+氧化速率随着Ca2+加入量逐渐增加而依次升高,并在84h Fe2+氧化完全,且在108h,相应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为27.0%、29.7%、33.9%或36.9%.不同体系所得次生铁矿物均为施氏矿物与黄铁矾的混合物.本研究结果对明晰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钙离子调控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我国猪场粪污废水现行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模式达标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研发出生物聚沉氧化新工艺(bio-coagulation dewatering followed by bio-oxidation, BDBO)。在广东惠州某5万头猪场构筑了采用该工艺的实际工程,通过现场采样,详细分析新工艺各个单元的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新工艺对猪场粪污废水的处理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仅为2.5 d的新工艺系统中,猪场粪污原水(进水)的COD、氨氮和TP分别为(11 697±1 484)、(837±25)、(532±97)mg·L-1,处理出水水质分别为(273±58)、(44±9)、(4.5±1.0)mg·L-1,总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7%、94.7%、99.2%,出水远优于广东省地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4/613-2009)。运行成本大约6元·t-1,比原常规处理系统(采用生化处理+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出水水质更好,成本约为原处理系统的1/2~1/3,并同步解决了污泥的深度脱水问题。研究发现新工艺可相对快速处理达标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其机制在于废水进入常规生化系统(A2/O)之前,高效去除了悬浮颗粒物(SS),使得以SS形式存在的COD、P和部分N被大幅度削减。新工艺解决了目前猪场废水处理时间长、难达标(尤其是氨氮)、运行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