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以梁端腹板的扇形孔形状为主要参数,进行了4个足尺铜框架梁柱焊接节点往复加载下的破坏试验。通过对弯矩-塑性转角和弯矩-累积塑性变形倍率试验曲线对比分析表明,扇形孔是节点变形能力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扇形孔构造是一种有效措施,既可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又能保持制作工艺与传统节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大型公共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融资已经成为解决资金缺口的主要手段。笔者在界定项目融资结构、项目资金流量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定量模型,从融资比例、建设工期和项目收益率三个方面对大型公共项目运作中的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韦灼彬  吴森 《工业建筑》2011,(Z1):391-393
引入AR(Auto-regressive)自回归模型对结构加速度数据进行拟合。以拟合系数构建结构损伤信息特征向量,通过结构不同状态下特征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构建结构损伤指标,通过对比结构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的特征指标判别结构是否存在损伤。最后,以一钢框架结构模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稳定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陶忠  韦灼彬  韩林海 《工业建筑》1998,28(10):15-18
考虑构件具有千分之一杆长的初挠度,采用对偏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这一缺陷,提出一种融合小生境、自适应和模拟退火技术的混合算法。共享机制小生境技术与基于排序的适应度分配维持种群的多样性,使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交叉、变异概率的自适应化保护优良个体,促使劣等个体加速进化,改进的交叉和变异策略可扩展算法搜索范围;嵌入式模拟退火模块能够有效利用记录的种群进化信息,锁定搜索范围,促进个体向高适应度方向发展,进一步摆脱早熟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备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下抗分散剂、高效减水剂、消泡剂、水灰比等对水下混凝土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下抗分散剂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当水下抗分散剂和高效减水剂复合掺加时,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掺加消泡剂有利于提高水下抗分散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降低水灰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水下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防护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组合双层筒壳结构形式--在空间网格结构筒壳上覆盖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形成空间结构和组合结构的杂交结构.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组合结构抗冲击、延性好,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抗爆件能大大增强.为指导试验研究和设计计算,利用ANSYS对新型组合壳体结构进行了基于空间整体作用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组合壳结构受力性能优越,是一种优良的防护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地面机动目标防护,为克服以波纹拱形钢板为内衬上覆钢筋混凝土组合拱壳结构单体掩蔽设施的弊端,基于杂交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在双层圆柱面空间网壳结构上覆盖双向钢肋板-混凝土组合板形成的空间网格结构和组合结构的杂交结构,即新型钢网壳与钢肋板-混凝土组合板杂交柱面拱壳结构,并利用ANSYS对其进行了基于空间整体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缓冲确定过于主观,评价因素中定性指标无法定量表示的现状,将模糊优选理论与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糊动态规划法的关键链缓冲确定新方法。该方法在通过专家评议法得出项目中的富余工期后,结合语气算子与定量标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定性指标定量化,综合考虑项目工期、质量、成本指标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对项目各道工序的工期进行压缩,并根据模糊决策集优越性二元对比矩阵及决策序列相对优属度总和最大法来确定关键链缓冲,并在实例分析中用软件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