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工业技术   20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首先介绍了渗透性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通过对4组试块(24个试样)进行pH值测试、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得出了岩土的pH值小于7,显酸性,对提高抗渗性能作用较大,岩土的金属元素含量对抗渗性能影响不大;又进行了抗渗试验,得出了渗透系数与抗渗标号的关系,氟硅酸钠对抗渗性能影响较大;并进行X射线衍射的成分分析,对岩土的渗透性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材料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结构用钢的组织类型也由铁素体/珠光体向铁素体/贝氏体、全贝氏体和多相多尺度亚稳(M3)组织方向发展.耐火钢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和良好的耐火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中.对于耐火性能的调控方式也从高成本的高Mo(≥0.40%)加单一元素的...  相似文献   
53.
等通道热挤压变形制备奥氏体不锈钢纳米级组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采用700 ℃等通道挤压法(ECAP法)对00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实施变形,制备出晶粒尺寸在200~300 nm的超细晶组织,由此可使其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探讨了ECAP细化机理,对试验钢在等通道挤压变形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组织演变与滑移、孪晶以及动态再结晶有关。  相似文献   
54.
摘要: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OM、TEM与Vickers 硬度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S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析出相、晶粒尺寸与硬度的影响;结合拉伸和冲击试验考察了S含量对实验室试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下,当S质量分数由0.0018%提高至0.0077%,钢中晶粒尺寸发生粗化,硬度降低,析出相的主要类型由TiC变为Ti4C2S2和TiS,析出粒子的尺寸随之增大,分布数量减小。S质量分数为0.0077%的试轧钢板较S质量分数为0.0018%的试轧钢板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且塑韧性并未降低,其综合力学性能更优且完全满足极低屈服点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根据错配位错理论,提出了计算微合金碳氮化物与奥氏体之间的半共格界面比界面能的方法,并由有关数据推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有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6.
热处理工艺对中碳TRI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淬火回火(QT)和等温淬火(A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0.4C-1.5Si-1.5Mn系中碳TRIP钢棒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温淬火处理的试样,含有贝氏体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马氏体等多相组织,并且试样中含有较高的残余奥氏体量,这使得其常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淬火回火马氏体组织的试样。等温淬火工艺经400℃等温600s所获得的力学性能最佳,相变诱发塑性效果也最好,而且基体的组织较为均匀细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较高,并有较多的下贝氏体存在,与上贝氏体交替出现对基体进行分割,从而可使实验用TRIP钢具有明显的TRIP效应。  相似文献   
57.
对土壤胶粘剂选用硅酸钠 (NaO·nSiO2 )的模数 ,氟硅酸钠 (Na2 SiF6 )和磷酸 (H3PO4 )作为固化剂及改性剂 (或活化剂 )的加入量 ,这三个因素与土胶结后的抗压强度关系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是硅酸钠的模数应小于 3 ;氟硅酸钠量 >2份 ;85 %磷酸加入量为 2 %。  相似文献   
58.
根据Thermo-Calc和相关文献的测试数据,推导出Fe4N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平衡固溶度公式分别:log[N]γ= 0.940 - 479.4/T, log[ N]α= 1.074 - 1 838/T。 同时考虑Fe4N的形成自由能而推导出氮(气)在奥氏 体和铁素体中的平衡固溶度公式分别为:log[N]γ= -2.752 + 1321/T, log[N]α= -1.560-1214/T。  相似文献   
59.
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析出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雍岐龙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2008,43(12):71-0
 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证实了动力学计算模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 温度 时间(PTT)曲线呈典型的“C”形,本试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50 ℃左右,与模型计算得到的820 ℃相差很小。钢中氮含量对PTT曲线形状有较大影响,随着氮含量的增加C曲线向左移动,这与模型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60.
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非高温扩散-超细化的H13(4Cr5MoSiV1)钢材存在大块状的共晶碳化物,带状偏析严重,钢的横向冲击韧性较差;而经过合理的高温扩散和超细化处理的H13钢材,共晶碳化物基本消失,带状偏析和组织均匀性明显改善,显著提高钢的横向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