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分析高邮凹陷古近系现今地层水化学、水动力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邮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对高邮凹陷古近系地下水动力的成因和演化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预测了下一步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高邮凹陷上含油系统南断阶和北部柘垛低凸起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深凹带发育泥岩压实水离心流;中含油系统大气水下渗影响范围变小,泥岩压实水离心流区向北偏移,影响范围进一步减小,越流泄水区范围扩大.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与地下水动力密切相关.南断阶、北部柘垛低凸起及局部隆起区在构造抬升剥蚀期,断裂活动、开启,大气水沿断裂带下渗,同时油气通过浮力沿断层再分配或者散失,油气不断运移调整、油气藏遭受破坏;而高邮凹陷内斜坡、永安-富民西部地区、南部断阶带真②断裂下盘及周庄-陈堡地区水动力条件优越,为较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塔河奥陶系油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控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 动力学响应,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可区分出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和储层下部层间水3种类型.根据油井开发动态和储层发育情况,奥陶系油藏油井含水动态类型可分为缓慢上升型、台阶上升型、快速上升型和波动型.针对储层特征和油藏流体化学 动力学特征,提出以下稳油控水措施,为油田生产开发提供服务:1)识别水体类型,控制出水速度;2)注水开发;3)合理加密井网;4)合理控制采油速度,延长稳产时间;5)酸化压裂;6)堵水调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进行带电检测可以有效发现设备内部缺陷引起的局部放电。为了提高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因误判断引起不必要的停电检修,文中通过一现场检测实例,分析在超声波局放检测中磁致伸缩效应与悬浮放电、机械振动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有较大负荷电流流过钢制三相分箱式组合电器时,其壳体表面材料分子会产生具有100 Hz频率相关性特征的周期性扰动,其幅值与流经的负荷电流大小成正比,最后提出区分磁致伸缩噪声与放电信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非加蓬海岸盆地盐构造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近年来全球油气资源的快速增长区。为揭示加蓬海岸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对盆地的构造特征、盐层序、成藏组合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中发育的2组近于垂直的NW—SE向和NE—SW向断裂体系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盆地构造格局。盐层序是该盆地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圈闭有利盐上油气聚集成藏;由于不发育盐滑成因的盐窗,盐层序依然保持着连片性,给盐下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不同时期盐构造演化差异明显,康尼亚克期—始新世早期是盐构造发育的主要时期,对应于第Ⅲ枢纽带活跃期,形成了大量伸展成因的盐构造,盐底辟速率约等于沉积速率,控制了沉积相分布并形成了大量构造或构造—地层圈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构造反转使局部地区发育挤压成因的无根盐株;后渐新世,盐底辟速率小,对沉积作用影响微弱,有利圈闭发育有限。综合分析表明,盐下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在第I枢纽带断陷周围的断块和断背斜等圈闭中,盐上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分布于第Ⅲ枢纽带西侧浊积扇相区与盐构造圈闭的叠加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6.
考虑降解时污染物在底泥及覆盖层中的运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污染物在介质中迁移的主要机理之一。本文建立污染物在底泥和覆盖层中的的一维扩散模型,同时考虑生物降解作用,并得到解析解。将该解析解和污染物运移分析软件GAEA Pollute所得到的结果作比较,发现两者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证明该解析解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基于该计算模型,分析4种不同强度生物降解作用下的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发现生物降解作用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考虑生物降解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受污染底泥覆盖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地层水化学、地层压力及流体势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发育、沉积相分布特征,采用流体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将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由南向北划分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越流泄水区和泥岩压实排水离心流区3个局部水动力单元.压实流汇聚形成的越流泄水区及压实流与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汇合形成的越流泄水区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而以大气水下渗为主的地区,总体上不利于油气的保存和聚集.高邮凹陷许庄 真武 曹庄地区北部为烃源岩中心,发育泥岩压实排水离心流,油气在离心流运移路径中遇到合适圈闭,即可成藏;南部许庄地区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区,断裂发育,地层开启性好,大气水沿断裂下渗,油气成藏条件较差;中部越流泄水区为北部泥岩压实排水离心流和南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的共同指向区,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研究区已探明油田多数位于该越流泄水区.本研究有利于指导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淡化,凹陷中心泥岩压实排水淡化,越流泄水区浓缩。在离心流和向心流的流动过程中,地下水浓缩、盐化,在越流泄水区形成矿化度的相对高值区。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在地下水的越流泄水过程中有利于大量的油气聚集;在泥岩压实离心流过程中,由于岩性、地层、断层等圈闭也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在向心流的推进过程中,先前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另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圈闭。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可以分为3种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缝洞单元水化学性质与洞穴间联系程度有关.连通性好的缝洞单元内的井具有相似的地下水化学性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则存在一定差异.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缝洞单元S48井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开发动态,为油田的开发及稳油控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流体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和流体动力场特征以及与气水分布的关系,获得了气田流体动力学和天然气藏多方面的认识。盆地北部和东部上倾地区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盆地西南部下倾区为天然气聚集区。多数气藏内部能量亏损,天然气处于滞流状态。中间过渡带为天然气越流漏失区,气水共存。在盆地沉积埋藏阶段,天然气运移进入储层并溶解于地层水中,流体压力不断增强,发育地层压实水离心流。在天然气随离心流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游离,往储层上翘一侧漏失。随着天然气的漏失作用,地层流体压力不断降低,天然气和地层水几乎处于滞流状态。随着喜山期的沉积埋藏作用,处于封闭和滞流状态的气藏逐渐出现能量亏损,地层流体低压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