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插层水滑石对水中Cd2+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Zn Al-NO3-LDH和Zn Al-EGTA-LDH。考察了Zn Al-NO3-LDH和Zn Al-EGTA-LDH在不同温度、初始浓度、不同p H值、不同时间条件下对废水中Cd2+的吸附量,结果显示Zn Al-EGTA-LDH对Cd2+的吸附量大于Zn Al-NO3-LDH;在无其他干扰离子,温度为40℃,p H值=5,Cd2+的初始浓度为70mg·L-1,吸附时间为3 h,对Cd2+最大静态吸附量为187.51 mg/g。  相似文献   
42.
针对组合互感器误差测试采用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同时加载存在的弊端,研究了基于电压法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二合一测试方法,用一台标准电流电压互感器同时检定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接线简便,方法合理,特别适应于组合互感器的现场检定或校准。  相似文献   
43.
采用自行合成的有机吸附膜富集净化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依据有机吸附膜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物理吸附的过程,在大量测试数据基础上建立高效有机吸附膜吸附饮用水中氯仿的数学模型,并用统计方法求取了模型中的参数.应用此模型研究了萃取时间、水样中氯仿的本底质量浓度和高效有机吸附膜厚度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有机吸附膜对模拟饮用水中氯仿的吸附实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高效有机吸附膜吸附氯仿的过程,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4.
以1,4-丁二醇水溶液为溶剂,采用高沸醇溶剂法从烟梗中提取木质素.其最佳提取条件为:烟梗原料50 g(干质量),采用1,4-丁二醇水溶液(V(醇)∶V(水)=9∶1),固液比(g∶mL)为1∶10,加入少量浓H2SO4作为催化剂,在220℃下对烟梗进行蒸煮2 h,木质素收率最高.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沸醇溶剂法提取的烟梗木质素具有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5.
46.
谭雪飞  张榕  郑永杰  陈琳 《化学试剂》2012,34(2):140-142,168
将薄层大面积玻碳电解池与小面积玻碳电解池以串联方式连接,在程控状态下使用.铅离子首先在大面积玻碳汞膜电极(LGCE)上预富集,溶出后在小面积玻碳汞膜电极(SGCE)上两次富集,因此提升了SGCE富集效率.测量25 0μg/L铅标准溶液,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2%.测量铅含量为25.6 μg/L的尿样,测得值27.4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2 3%.富集时间400 s检出限为0.008 8 μg/L;定量检测限为0.029 2 μg/L.与常规的溶出分析比较,检出限降低11 90倍,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流动式电解池在溶出时的底液中不含样品基体.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齐齐哈尔市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催化热解方式提取其有机质。主要考察了氧化铜、氧化铁及其负载的污泥灰分作为催化剂对有机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0℃,停留时间1h,N_2流速为1.5m L·min~(-1)时,当Fe_3O_4@污泥灰分的配比为1∶4、Cu O@污泥灰分的配比为1∶2、Fe_3O_4@Cu O@污泥灰分的配比为1∶2∶4时,三者的有机质收率分别为24.23%、25.64%和27.04%。同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电镜、物理吸附、XRD电子光谱表征分析,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A型邵氏硬度计检定中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9.
通过添加助溶剂高温焙烧的方式对粉煤灰进行改性,经过酸浸、碱溶和聚合等步骤,制备标题化合物。实验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00℃;m(粉煤灰)∶m(助溶剂)=1∶1;焙烧时间为30 min;酸浸时间为60 min时,粉煤灰中Al3+、Fe3+的溶出率达到最高。在温度为80℃、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中碱溶90 min后,Si的溶出率达到最高。通过与市售标题化合物、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等混凝效果的比较,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标题化合物在浊度、COD、色度等方面的去除率均已超过或接近常见的市售混凝剂。同时简要介绍了其混凝机理。  相似文献   
50.
随着钛合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激光熔覆、微弧氧化和喷涂技术在钛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影响涂层质量和性能的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涂层的应用,主要采用自生制备陶瓷涂层,该方法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干净,结合力较大,不容易脱落;钛合金微弧氧化较为热门的为激光复合微弧氧化技术,但其应用还存在氧化膜的膜基结合和膜层多孔问题,影响基材的耐蚀性;冷喷涂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喷涂涂层具备制备温度低、涂层沉积率较高、孔隙率低等特点,对冷喷涂钛合金涂层调控手段主要在喷涂参数、粉末状态、基体状态和喷嘴等方面,未来的研究趋势是冷喷涂技术与其他技术如激光熔覆、搅拌摩擦焊等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