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赵晓华  李瑞 《上海包装》2024,(1):178-180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包括打破形式限制、注重内心感受和追求独特个性等方面。概述了解构主义的哲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理解其强调的打破、解构和重生的观点;分析了解构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与价值体现,揭示其在推动平面设计创新和多元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解构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展示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和设计语言。以期对提高设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2.
Lanthanum hexaboride(LaB6)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AFM, XRD and scratch test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posited films. Influences of sputtering powe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film and substrate were investigated. AFM observation proves that the dense films are obtained,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is below 4.3 nm. The LaB6 film shows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with the grain less than 100 nm. The XRD pattern identifies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ilm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bulk LaB6, and the (100) crystal face is dominate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ower, and reaches the minimum of 40 nm when the sputtering power is 44 W. Moreover, the intensity of peaks in XRD pattern increases firstly and decreases afterward with increasing power. When the sputtering power is 50 W, the peak intensity reaches the maximum, showing an int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we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The scratch test shows that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film/substrate is higher at the power of 44 W than the other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anosized crystals and their improved surface energy.  相似文献   
23.
混杂系统是集连续动态和离散事件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是近十余年来控制理论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混杂动态系统的研究为解决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的大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计算机仿真是分析和研究混杂系统的有效工具。该文在分析混杂系统仿真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应用MATLAB环境中的状态流工具箱,实现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混杂系统仿真,并就典型混杂系统给出仿真实例。结果表明,应用MATLAB状态流工具箱进行混杂系统仿真,具有很好的可视化,而且混杂系统的离散和连续两部分可以很好的同步协调,结构简单而明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无择优暴露晶面的盘状ZnO(ZnO-D)和优先暴露(100)非极性面的片花状ZnO(ZnO-F);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u纳米颗粒负载于所制备的ZnO载体表面;采用ICP、XRD、SEM、TEM、XPS和BET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最后,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载体晶面对金纳米颗粒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形貌对Au颗粒粒径影响甚微,但Au物种的电子价态表现出显著的载体形貌依赖性。以盘状和片花状ZnO为载体所获得的金催化剂的Auδ+物种的原子分数分别为34.8%和67.4%,说明Au颗粒与片花状ZnO间具有更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Au/ZnO-F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明显优于Au/ZnO-D,归因于Au/ZnO-F具有较高的O2吸附活化能力。本文通过调控载体形貌/晶面进而调变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及Au物种的化学态的方法提高了Au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5.
水热法制备片状纳米氧化镍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制备片状纳米NiO,用XRD和TEM对样品的晶型及颗粒形貌进行了表征。以蒽醌染料KN-R为对象,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催化剂热处理温度、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染料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NiO催化剂能显著降解蒽醌染料KN-R,且能重复利用,在未曝气供氧时,NiO的催化活性优于p-25 TiO2。  相似文献   
26.
快速路复杂立交桥区立交桥型指路标志对行驶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城市快速路不同立交匝道类型条件下立交桥型指路标志对行驶速度的影响,以立交桥型指路标志、立交桥匝道类型作为实验控制因素设计12个实验场景,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得车辆行驶状态数据;以速度、速度标准差、加速度、加速度标准差为速度类指标,结合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影响研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31名被试中47.83%认为城市快速路出口指路标志系统中"立交桥型指路标志"指路效果最佳,61.9%被试认为指路标志将影响其行驶速度,主要使其速度变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匝道线形复杂程度作用,不同类型匝道条件下,与三级预告标志组合设置时立交桥型指路标志对速度类指标的影响不同:定向匝道条件下,驾驶员速度类指标未受影响;半定向、环形匝道条件下,立交桥型指路标志作用范围内车辆行驶速度变低,立交桥型指路标志降速作用的关键影响区域集中在相应匝道出口附近.半定向、环形匝道条件下,作用范围逐段内驾驶员受立交桥型指路标志显著性影响的速度类指标、关键区域不同.同时,立交桥型指路标志、三级预告标志组合使用时,两者效用间存在一定的耦合作用,这种耦合作用在半定向、环形匝道条件下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
针对位置服务的动态服务组合过程中对位置的动态性和实时性考虑少的问题,本文运用时间约束Petri网对位置服务进行动态服务组合建模,设计了位置服务动态服务组合模型的执行时间、计算方法和库所可调度性分析算法.并对该模型的可达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引入实例说明了运用时间约束Petri网对位置服务动态服务组合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生态驾驶"作为一种普适、高效的机动车节能减排方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应用层面,细致分析了生态驾驶在我国发展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研发面向事件的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模型及反馈优化方法,并利用INTERNET+及SIMULATOR+平台,研发面向实车和模拟驾驶的生态驾驶行为推广应用技术。将成果应用于北京市出租车及社会驾驶员,数据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9.
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分析了我们作为施工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中关村西区的区域协调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城市区域交通网络中支线交通流与主线交通流之间的矛盾,根据系统工程中大系统分解协调的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区域协调模糊控制算法,重点介绍了协调控制的设计思想及控制结构.通过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进行了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对网络交通进行有效疏导,从而验证了该算法应用于城市区域交通网络进行区域协调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