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20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5 毫秒
91.
利用反应量热仪器RC1分析半间歇操作下的硝酸氧化仲辛醇的反应放热过程,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加料时间等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氧化反应过程中放热速率情况和热转化速率的变化趋势,推导出反应失控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所能到达的最大温度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该反应就可以进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放热速率加大;搅拌速率对非均相反应的影响明显;随着加料时间的延长,放热速率减慢,但会延长反应时间;综合分析判定其反应热失控,危险属于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外电场对共晶含能材料HMX/DMI感度的影响,分别采用DFT-B3LYP-D3、M06-2X-D3和ωB97XD方法,在6-311+G(d,p)水平下,对HMX/DMI的稳定构型施加±0.005a.u.、±0.010a.u.、0.00a.u.的外电场,分析了电子密度转移、硝基基团电荷、分子表面静电势及引发键变化。结果表明,施加正向外电场时,电场强度越大,炸药感度越高。施加负向外电场时,电场强度越大,炸药感度越低;随着负向外加电场的增强,引发键电子云密度越大,引发键强度增大,导致HMX/DMI感度降低;负向外加电场增加,硝基基团所带负电荷由0.126e增至0.325e,感度降低;分子表面静电势研究分析表明,施加负向电场时,分子表面静电势增大,共晶感度降低;引发键变化分析表明,负向外加电场强度增加,引发键键长由0.1386nm降至0.1367nm,引发键键解离能由180.252kJ/mol增加到180.782kJ/mol,共晶化合物感度降低。  相似文献   
93.
以CO2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扩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泄漏源强度、泄漏源高度和开窗对室内CO2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在室内空间泄漏扩散后有明显的沉降和分层现象。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泄漏源强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增加,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值略有上升。随着泄漏源高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减小,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增加。当泄漏源高度较高时,虽然近地面处的CO2浓度相对有所减小,但整个空间都会有较高CO2的气体分布,危险性更大。室外静风条件下,在高位开窗时,空间内CO2浓度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在低位开窗时,近地面处CO2浓度明显降低,但远离地面处,CO2浓度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二元可燃混合液体自燃点变化规律并对混合液体自燃点进行预测,采用AITTA 551 自燃点测试仪对不同组分和配比的168组二元可燃混合液体的自燃点进行了测定。根据基团贡献法原理,在纯物质自燃点理论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改进,提出更适用于二元混合液体自燃点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建立了二元可燃混合液体自燃点预测模型。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0.1042℃和25.9045℃,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5.18%和7.25%, 整体预测误差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模型对烷-烷和醇-醇二元混合体系预测效果最佳,对含有苯环的混合体系预测能力一般。本文为可燃混合液体自燃点的理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张庆武  蒋军成  喻源  崔益虎 《化工学报》2014,65(4):1544-1550
开展了容器内气体爆炸通过导管安全泄放实验,研究了导管泄放气体爆炸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及导管内火焰发展规律,分析了初始压力对导管泄放过程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密闭容器爆炸、简单泄爆及导管泄爆过程。结果表明:容器内发生密闭爆炸时,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随着初压的升高而增加;简单泄爆时,随着初压的增加,容器内的压力峰值出现了先增加然后降低最后继续增加的过程;采用导管泄爆时,初始压力越高,容器内的压力峰值及压力上升速率越高,相同时刻对应的导管入口处与容器内最大正压差越大,导管入口端的火焰速率越大,容器内爆炸强度对初始压力的变化较为敏感;随着容器内初压升高,导管泄爆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峰值与简单泄爆的压力峰值相差越来越大,与对应的密闭爆炸时压力峰值越来越接近,且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远远高于密闭爆炸。  相似文献   
96.
采用CFD方法运用κ-E双方程模型,分别对不同外部环境下隧道匝道口火灾时烟气扩散情况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温度和外界风速情况下烟气扩散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无外界风时,射流风机产生的导烟气流能迅速将大量烟气排出隧道,但随着外界风力的增强,导烟作用降低,隧道内烟气的排出越来越困难,且隧道内烟气温度随之降低,烟气沉降也更加严重;夏季排烟效率相对冬季降低了11.1%,北匝道内烟气平均温度升高了50K,冬季外界风力为0.8m/s和2.12m/s时,排烟效率相对冬季无外界风时分别降低了22.4%和9.8%,北匝道内烟气平均温度降低了30K和75K.  相似文献   
97.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烃类物质自燃点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了烃类物质自燃点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采用新近提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90种烃类物质的自燃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根据分子结构预测烃类物质自燃点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方式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燃点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21.0℃,均方根误差为27.21,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所得结果。本方法的提出为工程上提供了一种预测烃类物质自燃点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高压可燃气体泄漏动力学过程与喷射火热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魁斌  刘娇艳  蒋军成 《化工学报》2018,69(4):1276-1287
以高压可燃气体泄漏诱发的喷射火为研究对象,对泄漏过程中喷口处稳态气流状态参数变化及其被点燃之后的喷射火火焰形态与辐射热流场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类分析了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Abel-Noble状态方程的高压气体泄漏模型及其适用情况,并对不同浮力控制和动量控制范围的几种喷射火火焰几何尺寸模型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同时对不同火焰形态下的点源、多点源、固体以及线源4种热辐射模型进行了汇总,最终提出将3种模型耦合联用以建立适用于不同泄漏条件下喷射火热灾害分析预测方法。分析表明,该分析预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
阐述了焦作电厂新型一体化脱硫工艺(NID,Novel Integrated Desulphurization)脱硫和布袋除尘系统的构造、原理、运行情况和性能试验,该系统采用增湿灰循环烟气脱硫技术,烟气中的灰尘被过滤后,大部分被收集起来与脱硫剂混合并加湿,重新进入到反应器中,在反应器内保持一定的质量浓度和70℃左右的温度,使得富含脱硫剂的循环灰与含有SO2的锅炉烟气充分接触,其中的SO2被脱除掉,脱硫反应后的烟气由反应器进入布袋除尘器.该系统设备紧凑、占地小,改造后运行稳定,锅炉排放烟气的含硫质量分数、粉尘排放质量浓度等相关参数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0.
计算机在矿井风网优化调节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矿井通风网路最优调节的最大阻力路线法,给出了算法的数学描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经实例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