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碱性电解水降解苹果表面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采用碱性电解水处理含有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的苹果,研究碱性电解水对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并探究其作用的最优时间、方式、p H和温度。发现其降解效率与反应时间、p H、温度有直接关系,处理方式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 H的升高或温度的升高,降解程度也增加。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对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佳条件是p H11.0的碱性电解水,在20℃静置处理苹果1.5 h,降解率可以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92.
柿叶中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柿叶黄酮的醇法提取工艺.首先就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固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然后结合单因素的实验结果,设计了四水平三因素正交试验,最终得到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90℃,乙醇浓度55%,回流时间6h,提取工艺固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93.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色小麦麸皮花色苷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对黑色小麦麸皮中花色苷进行提取,研究提取溶剂、p H、料液比、超声温度及超声时间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参数范围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70%盐酸甲醇溶液(p H 1.0)作为提取溶液,料液比1∶15,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8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700.35 mg/kg。  相似文献   
94.
以硝基苯酚-木糖苷为底物,在底物浓度为1 mg/ml ,提取液pH值为5的条件下,测定了小麦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并对4种小麦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不同,同种小麦的粗麸皮和细麸皮中的内源性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也不同;细麸皮中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均高于粗麸皮中β-木糖苷酶酶活力,粗麸皮中郑麦8998的β-木糖苷酶酶活力最大,细麸皮中花培8号小麦β-木糖苷酶酶活力最大;郑麦8998、花培8号、郑麦366、郑麦90234种小麦粗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0、50、50和60℃;最适反应pH值均为5;花培8号和郑麦366两种小麦粗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在20~50℃范围内,酶活力稳定性较好,而郑麦8998和郑麦9023两种小麦粗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在20~60℃范围内,温度对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影响较小;4种小麦粗麸皮内源性β-木糖苷酶在pH值为5~6时,酶活力稳定性较好;Ca2+、Co2+促进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而Ag+对β-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褐藻胶作为海洋植物提取物,近年来受到开发海洋类药物的研究人员关注。有报道称褐藻胶降解物具有治愈Ⅱ型糖尿病鼠的功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体系来探讨褐藻酸降解物的降血糖机制。结果表明:聚甘露糖醛酸片段(PM)和聚古洛糖醛酸片段(PG)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且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PM的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和抑制率的IC50值仅分别为葡萄糖的4.4倍和7.0倍。通过比较PM、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的Ki值和IC50值的差异,从构效关系上探讨α-葡萄糖苷酶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对新型大功率弹簧操动机构的储能元件和缓冲元件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建立了弹簧操动机构动力传动系统的三围实体模型;并将模型导入到动力学仿真软件中,建立弹簧操动机构的虚拟样机;分析了断路器动触头位移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缓冲元件参数对触头位移和加速度的影响。为产品研发及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7.
某新型液压式风机盘车驱动缸组同步控制精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缸组在负载力扰动作用下的同步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模糊PID控制器。首先,建立了单个驱动缸的数学模型和缸组的同步控制系统模型;其次,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Ke、Kec和比例因子Ku进行了迭代优化处理,并对PID控制器的3个控制参数进行了整定;然后,将两只液压缸输出位移的差值作为反馈信号,并引入误差补偿器,形成了状态差值反馈;最后,在阶跃激励信号和恒定负载扰动信号共同作用下,应用Simulink对驱动缸组的同步控制进行了仿真,并将其结果与传统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器与模糊PID控制器,在粒子群模糊复合PID控制下,同步系统运行稳定,无超调现象,仅存在微弱振荡;同时,系统的调节时间短,在阶跃形式扰动力影响下同步精度高,驱动缸组能够精确运动,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8.
针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特殊性,以克服多余力矩为主线,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加载精度为目的,提出了从机械结构到电气控制较完善的设计思想,并给出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一种集成式机液伺服液压缸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集成式机液伺服液压缸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机液伺服液压缸的动态刚度表达式。针对具体型号的机液伺服缸用MATLAB编写程序,得到不同参数下的动态刚度曲线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阀正开口量、负载质量、阀口面积梯度对集成式机液伺服液压缸动态刚度均有很大影响,适当减小阀正开口量和面积梯度,增大负载质量,可以提高集成式机液伺服液压缸的动态刚度,为设计集成式机液伺服液压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的被动式电液加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位置扰动型被动式电液加载系统的多余力矩和参数变化问题,文章在利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进行前馈补偿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加载性能。通过仿真表明:采用这种复合方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多余力矩,同时克服了系统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等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加载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