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9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是信号的时-频域分析和处理的有效方法.简要论述了有关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小波变换在异步电动机转子断路故障诊断的原理,给出了信号检测电路的组成.  相似文献   
52.
首先阐述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奇异信号检测理论及计算Lip指数 ,定性说明了信号奇异点的奇异程度 .然后以实测的电压、电流信号为例说明了小波变换在奇异信号检测中的实现过程 .最后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诊断中 ,简化了Lip指数及奇异点算法步骤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相似文献   
53.
梯形波相电流驱动下六相感应电机转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相电机控制模式复杂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控制方式:六相感应电机梯形波相电流控制.该梯形波相电流由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组成,在该梯形波相电流驱动下六相定子绕组可以分为励磁绕组和转矩绕组,模拟直流电机实现励磁磁场和转矩的直接控制而不需要复杂的派克变换.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量数据来研究梯形波相电流驱动下六相感应电机输出转矩性能,并对磁势解耦时的参数k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输出转矩的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表明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该控制策略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模拟直流电机的转矩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54.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即使在同步坐标系下对电机的磁场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解耦,也无法实现d轴、q轴电压直接控制d轴、q轴电流.提出了电机本体解耦方案,即通过在电机中添加控制模块,把速度电压和互感项去掉,将交、直轴分量的控制转化成两个独立通道的控制系统;其次,设计了一种电流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PMSM的电流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流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比增长迅速,针对高渗透率光伏并网混合火力发电系统中传统方法不能兼顾频率控制速度与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的电力系统频率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光伏并网火电系统模型;然后基于增量法和鲸鱼捕食算法建立伸缩因子函数,设计...  相似文献   
56.
王玉梅  艾永乐 《煤矿安全》2002,33(11):10-12
文章介绍了采用不同的电气原理全时段检测断相故障与确定断相点 ,断相闭锁检测对发生的断相故障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断相故障相 ;运行期间的断相保护可以最有效地解决煤尘、瓦斯及烧坏电动机所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57.
在三相电力系统,当各相间存在耦合阻抗以及三相系统不对称运行时,应用稳态法和瞬态法不能获取准确的谐波阻抗,本文提出改进的稳态法来获取系统侧谐波阻抗。首先求取相模变换矩阵,将三组可测数据解耦成单变量数据,简化计算过程;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单相仿真模型,对稳态法和瞬态法进行对比;第三,建立存在耦合阻抗且不对称运行的三相仿真模型,应用稳态法与改进的稳态法计算系统侧谐波阻抗。实验表明稳态法比瞬态法获取阻抗值更加准确,且受干扰因素较少;选择稳态法获取系统侧谐波阻抗,经相模变换改进后,提高了准确率,并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8.
反馈判断及负反馈性能仿真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反馈类型判断和应用Muhisim对负反馈放大器的主要性能进行仿真探讨。首先作者根据反馈的特点提出了反馈极性和负反馈类型的确定方法。方法体现了简便易行和便于掌握的特点;其次对负反馈的主要性能进行了仿真探讨,结果展示了负反馈的引入是如何影响放大器的性能的,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和教条变为感性和直观。对掌握和应用负反馈放大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9.
电缆运行中必然会受到电源投切、系统谐波等所引起的过电压的影响,在系统电源端会产生较高的瞬时过电压。电缆作为传输线路,其金属护层在冲击电压的作用下,瞬时感应值可达到上万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通过对煤矿井下上下山变频绞车供电电缆周围感应电压异常的分析,确定了引起电缆周围感应电压过高的原因,并对电缆周围的感应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氩弧焊的介绍及该焊接系统的特点,提出PLC的控制方案及完成该方案的硬件电路框图和软件编制方法,缩短了研制和开发该系统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