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3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针对双层气浮运动平台中气浮支承动力学参数设计问题,分析了气浮支承动力学参数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减小双层气浮平台同步误差的设计原则,并通过两种不同双层气浮平台动力学性能设计方案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和设计气足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气足承载力、刚度和阻尼参数的合理设计,设计时为了避免产生共振应遵循气足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和平台结构频率的设计原则;当气浮平台对同步特性有需求时,双层气浮平台的气足固有频率应该相等,使双层平台具有相同的动力学性能,对干扰和驱动指令具有相同的响应特性,从而保证两者的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22.
茶多酚对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多酚对肉源荧光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设计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0.0%、0.5%、1.0%、2.0%、2.5%),采用滤纸片法评判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溶液(0.5%、1.0%、2.0%、2.5%)对荧光假单胞菌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1.0%)对其抑制效果却不显著(P>0.05)。茶多酚溶液(1.0%、2.0%、2.5%)和山梨酸钾溶液(1.0%)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茶多酚溶液(0.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通过茶多酚溶液的浓度与4种菌抑菌圈直径的直线相关图可以看出,茶多酚溶液的浓度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的相关系数最大,荧光假单胞菌次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3.
某桥荷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宇  罗欣  罗珊 《山西建筑》2009,35(27):341-342
针对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为摸清加固后该桥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进行了荷载试验,并对其承载力进行了评估,给出结论及建议,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经加固后使用性能较好,承载能力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自我国首家规范的奥特莱斯——北京燕莎开张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陆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奥特莱斯,大小共200多家。青浦奥特莱斯以品牌折扣店为主,每个品牌均以独立商铺形式出现;燕莎奥特莱斯类似于大型卖场,实行店内大卖场的联营  相似文献   
25.
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诱导性耐酸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被认为是肉制品中最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们在弱酸环境下会发生强烈的诱导性耐酸响应,同时诱导产生高毒、耐酸、耐渗透压的高危菌株,是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本文主要从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产生诱导耐酸的发现过程、诱导耐酸响应的危害、产生诱导耐酸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概述,进一步从pH值稳态系统、应激蛋白分子的调控及细胞膜组成和流动性调控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诱导耐酸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6.
大肠杆菌既是人体内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也是能够引起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病原体。大肠杆菌可以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增强其在不利环境下的生存率(特别是对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和抗生素的耐受力)。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对大肠杆菌形成生物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大肠杆菌形成生物膜的主要过程、特征、影响因素、分子调控机制、控制措施,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大肠杆菌生物膜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从肌纤维特性方面探究牦牛3 个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剪切力、肌节长度、肉色、蒸煮损失率和pH值的差异,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表征了其肌纤维特性,并分析了每个品质指标与肌纤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 个部位肌肉的品质指标差异明显,其中腰大肌有较高的pH值和a*值,嫩度较好,而背最长肌保水性较好;3 个部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显著(P<0.05),腰大肌具有较高比例的I型肌纤维(50.8%)和较高的MYH7 mRNA相对表达量,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I型肌纤维数目比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其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肌节长度和蒸煮损失率呈正相关;I型肌纤维面积比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可以通过提高肌肉中I型肌纤维的比例来改善牦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28.
中国肉制品的过去、现在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古人已懂得使用火烤、风干、盐腌和发酵等技术方法保存吃剩的肉类。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系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方法应用于食品的加工中。今后,更多的新技术诸如超高压技术、脉冲电场技术、可食性抗菌包装膜等等将在食品工业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确定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牛肉的品质提供依据。文中测定了4℃贮藏的冷却牛肉在0、2、4、6、8、10、12、14 d的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失水率、色差值,确定了各指标随保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系水力逐渐下降;肉色a值、DE(d ifference error)值不断降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与pH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菌落总数与系水力、a值呈负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菌落总数与挥发性盐基氮、a值的相关性较大且极显著相关(P<0.01)。由此可知,微生物的活动能引起牛肉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和a值可以客观反映冷却牛肉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30.
贮藏过程中冷却牛肉微生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污染,通过建立微生物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冷却牛肉的污染情况。实验以自然污染下的冷却牛肉为介质,对0、4、7、10、15、20℃恒温条件下的菌落总数进行计数,利用SAS软件拟合Modified Compertz方程,并对比生长率和时间拟合了平方根二级模型,最后在波动温度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Modified C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反映冷却牛肉中菌落总数的污染情况,恒定温度下的模型拟合度都在0.95以上,对波动温度条件下的菌落总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偏差度为0.90,准确度为1.12,表明菌落总数生长模型可以可靠地预测冷却牛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