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2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长庆特低渗透油田注采调控技术对策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长庆特低渗透油田典型区块开发动态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控制长6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减缓老井递减,延长稳产期等调整技术对策;并对井网加密可行性、加密和注水方式的调整、改变液流方向的方式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特低渗透油田注采调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油水两相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建立了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油水二相的数值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差分离散,并将油水井视为单元的边界进行处理,选用任意形状六面体(曲边)单元和等参元变换以及隐式压力和隐式饱和度交替求解的方法。该模型可用来模拟计算裂缝性油藏(带边水或底水)的直井或水平井以及直井-水平井联合井网的开发问题。本模型对一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一些对实际油藏工程有用的结论。图5表1参4(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43.
基于多段流动耦合的鱼骨刺井近井渗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多分支井的一种特殊井型,鱼骨刺井近年来在国内外油田尤其是海上稠油油田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鱼骨刺井井身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近井流动评价的难度,难以采用常规井型的近井流动模型进行描述.采用势叠加原理和微元线汇理论,考虑分支井眼近井油藏地带流体渗流,井筒内变质量管流、分支井眼流体向主井筒的汇流相互作用,进行了鱼骨刺井多段流动耦合的近井渗流研究,建立了裸眼完井方式下鱼骨刺井多段流动耦合的近井渗流数学模型,描述了鱼骨刺井近井油藏渗流特征,并与常规水平井的渗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4.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采井距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根据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大小来确定。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到其数学描述形式,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针对目前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局限性,基于修正后非线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和叠加原理,提出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该方法除能考虑储层渗透率、注采压差外,还可以考虑流体粘度、预期产量、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介质变形程度的影响,同时形成了合理注采井距优化理论图版,方便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45.
Van Lookeren研究了拟流度比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提出形状因子取得最大值时的注汽参数为最优参数.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地层中原油黏度较大,或注汽速率较小,拟流度比往往较大,此时利用最大形状因子优化注汽参数受到限制.针对该情形,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了拟流度比不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绘制了形状因子、拟流度比、注汽速率与前缘形状关系图版,发现增大注汽速率,可增大形状因子,从而减小拟流度比,减轻蒸汽超覆程度,提高前缘驱的波及效率.由于注汽速率受注汽压力限制,研究了注汽速率与注汽压力的协调关系,利用该关系和研究的前缘模型,对前人的注汽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6.
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底水锥进的几个动态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油区砂岩底水油藏多,底水油藏产量占全区产量比例大,并且目前大部分底水油藏底水锥进明显,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油田稳产的难度大,因此准确地把握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动态是很重要的。对目前人们最关心的底水油藏几个动态问题:水锥大小的计算、底水油藏水淹体积的计算以及底水油藏体积波及系数的计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现场实用的计算方法。对塔里木某油田的计算表明,所得到的结果合理可靠,方法正确,能准确地反映油田的实际动态。  相似文献   
47.
研究低渗气藏气体滑脱效应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气体在低渗介质中渗流时存在滑脱效应,气体滑脱系数是一个有物理量纲的系数,但国内研究者却往往把它当成一个无量纲常数处理,甚至连教科书对此问题也含糊不清。由于国内外研究者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国内研究者在研究低渗气藏滑脱效应时引用外文数据不考虑单位转换就把滑脱系数当常量直接引用,造成数量级上的差别,在进行滑脱效应评定时,夸大了滑脱效应对低渗气藏生产的有利影响。因此研究低渗气藏滑脱效应时必须注意量纲和单位的问题。在进行了上百组气体滑脱效应实验的基础上,回归出了滑脱系数与克氏渗透率的函数关系,综合考虑气藏渗透率以及气藏压力后做出了滑脱效应对产量影响的理论图版,根据图版可得知不同渗透率的低渗气藏在不同生产阶段时滑脱效应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在进行射孔完井水平井生产段空间数学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封闭边界油藏中射孔孔眼相互干扰的势分布函数;基于油藏向孔眼渗流、孔眼相互干扰、孔眼向井筒的汇流,以及井筒内流动相互影响,结合工程流体力学的多管汇流理论,建立了射孔完井水平井近井地带流动模型;并针对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射孔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射孔深度对产能影响最大;并非所有油层采用射孔完井时,射孔密度越大越好;水平井产能与射孔相位角的关系与初始相位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在综合考虑泥质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和微观封闭能力影响因素基础之上,采用最大隶属度建立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评价方法,并且应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登楼库组二段(K1d^2)泥质岩盖层封气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肇深1井—芳深7井—芳深6井—芳深1井—汪9-12井—汪903井一线井区附近及其以西地区,是好盖层分布区。在二深1井—朝深4井—三深1井一线井区附近及其以南和青2井—川3井—四深1井—五深1井地区,是差盖层分布区。其它地区均为中等盖层分布区。这一评价结果与该区的天然气勘探成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50.
稠油流变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无水稠油的流动特征,基于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合理的无水稠油流动特性物理评价模型—细管模型,测量了不同黏度稠油的流变性;建立了对应不同黏度稠油的流变模式和本构方程;确定了塑性黏度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式;分析了管径、黏度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水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宾汉流体特征,其塑性黏度与启动压力梯度关系以对数形式相关性最好,无水稠油的流动特征与管径、黏度因素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