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3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以醇胺基硅油(PAPS)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了有机硅琥珀酸酯(PMPS)。利用FTIR对原料和PMPS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了PMPS的结晶性;用热重分析仪(TGA)测试了PMPS的热性能;用电导率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了PMP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表明:制备的PMPS为非晶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其分解温度达192.8℃,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2 g/L。  相似文献   
382.
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的绿色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毒复合溶剂溶解P2O5对天然油脂,羊毛脂等进行磷酸酯的绿色合成,并制成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克服了磷酸化反应中P2O5易结块,使反应物料脱水碳化等不足,彻底解决了粉状P2O5投料方式这一难题,实现了磷酸酯类加脂剂合成的绿色化,采用这一新方法可以使原来的非均相变为均相反应,显著提高反应转化率,该项技术还可应用于纺织印染助剂等磷酸酯类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383.
生物质材料是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备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重要特征。生物质基水凝胶是以天然生物质大分子为原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药物载体、生物工程以及多功能传感等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生物质基水凝胶的特点,包括基于蛋白质、纤维素、海藻酸盐、淀粉和壳聚糖等制备的水凝胶。同时,归纳了生物质基水凝胶在生物、应变、气体、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最新传感应用。最后,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生物质基水凝胶未来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84.
王学川  甘婷  朱兴 《精细化工》2021,38(2):217-225,248
明胶基水凝胶作为一类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天然高分子软物质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安全性,且含水量高、结构和性能与细胞外基质相似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明胶基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质,并按功能性将明胶基水凝胶进行分类,重点阐述了自修复型、抗菌型、刺激响应型、导电型以及抗冻型明胶基水凝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5.
本文分析了合成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合成革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从合成革专业方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介绍了我校合成革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期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86.
微胶囊是指由高分子材料包埋而成的具有蛋壳式的微型容器,这种结构具有提高芯材的稳定性和控制芯材缓慢释放的能力。壁材对微胶囊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以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壁材的微胶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微胶囊壁材所需的机械强度、溶解度、乳化性和稳定性等特性,所制备的微胶囊在医疗、药物、食品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微胶囊壁材的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主要分为多糖类、蛋白质类及脂类三种类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壁材的相关文献,详细讨论了各种壁材的功能特性、封装原理、微囊化技术和应用场景。总结指出,成本相对较低的多糖类物质制备的微胶囊水分散性更好,释放速率更快且芯材的利用度更高;而蛋白质类物质乳化性能突出,制备的微胶囊通常具有更高的包封效率和装载量;脂类物质在包封亲水性物质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在工业化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复合壁材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对现有天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进行无害化改性,最终通过分子自组装实现对芯材的有效包封已经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87.
通过简便的“一锅法”对氧化玉米淀粉(OCS)进行线性接枝吲哚乙酸单体(IAA),成功制得新型氧化玉米淀粉基抗菌材料(OI)。然后进一步将OI与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聚己内酯(PCL)进行共混成膜,制得氧化玉米淀粉-聚己内酯基抗菌薄膜(PO)。通过FTIR、UV-vis、XRD等对所制备的OI以及PO的化学结构和性能特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IAA与OCS主要通过酯化反应进行结合,所制备的OI的取代度为60%。将OI与PCL复配后,所制备的PO结晶度明显下降。随着复合膜中OI的增加,所制备的膜材料透光率下降,抗拉强度增加,接触角略有下降。特别当OI用量为10%(以总质量为基准,下同)时,所制备的PO-10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非浸出性和抗菌活性。根据圆盘扩散试验,所制备的抗菌材料最低抑菌浓度为0.5 g/L,远低于传统抗生素和大分子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用量。因此,所制备的PO不仅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且原料绿色无毒、价廉易得,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