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3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文中  朱国才  池汝安 《稀土》2006,27(1):65-69
针对我国主要的稀土矿物氟碳铈稀土矿目前在分解回收中主要采用浓硫酸焙烧法产生氟化氢污染环境的问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从1998年以来开展了氧化镁固氟、氯化铵选择性氯化提取氟碳铈中稀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选择我国典型的稀土矿物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及山东氟碳铈稀土矿展开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氯化选择性和氟的转化形态。稀土以氯化稀土形式被浸取,对于两种稀土矿物稀土浸出回收率均在85%以上。氯化铵氯化稀土的氯化动力学符合Bagdasarym提出的多相区域反应动力学模型,氯化反应的速率αRE遵从Erofeev方程。氯化铵氯化不同形态氧化稀土氯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大小顺序为:EaLa2O3+CeO2相似文献   
12.
撞击流反应制备CeO2超细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C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CeO2颗粒尺寸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采用WJL激光粒度仪检测二氧化铈的粒径,并且通过TG、XRD和SEM等方法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立方晶系的球形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晶粒尺寸为20.5nm.  相似文献   
13.
促进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讨论了几种促进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物生产的途径,如添加诱导子、前体饲喂、两相法培养、培养基条件的调控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代谢产物合成抑制剂等,以期对解决实际生产中产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Existing State and Partitioning of Rare Earth on Weathered Or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existing state and partitioning of rare earth (RE) on weathered ores in Longnan County(LN), Xingfeng County(XF) and Ninghua County(NH) were characterized systematically by standard geological analytical methods. It is found that RE in the weathered rare earth ores exist as four phases: (a) water soluble, (b) ion-exchangeable, (c) colloidal sediment (oxides), (d) minerals, in which mainly as ion exchangeable phase, accounting for nearly 80% of total RE, with about 20% in the form of colloid sediment phase and mineral phase, but very little as aqueous soluble phase. These rare earth partitioning were mainly chosen mid-heavy RE elements, occupying above 60%, but not equal in the four phases. The mid-heavy RE elements were primarily enriched in the ion exchangeable phase up to 40%, while the containment of cerium dioxide is below 2 %. The cerium deficiency occurs in the ion exchangeable phase in weathered ore. It results from that the Ce^3+ is oxidized into Ce^4+ and changes into CeO2. For LN ore, the containment of Y is high in weathered ore because Y-minerals are abundant in original rock.  相似文献   
15.
连续化条件下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操作的管式反应器中,以大豆油为原料在压力11~19MPa,温度240~400℃的超临界甲醇条件下进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考察了在连续反应条件下醇油摩尔比、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及共溶剂对大豆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醇油摩尔比有利于油脂转化率的提高,但当醇油摩尔比超过40:1后提高醇油摩尔比对提高油脂转化率的影响不大;在11~15MPa范围内,压力升高对油脂转化率影响很大,但高于15MPa后压力对转化率的影响减弱;反应温度对油脂转化率有着重要影响,在30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脂转化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温度太高油脂会发生分解反应;醇油摩尔比40:1,温度350℃,压力15MPa,停留时间1000s是该实验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油脂转化率可达89%。实验还研究了添加共溶剂四氢呋喃对油脂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探究复合菌的解磷作用。将4株解磷菌,假单胞菌LA、棘孢木霉LZ1、巨大芽孢杆菌EC3、沙雷氏菌LX1进行了组合,筛选出解磷效果最佳的复合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及复合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条件。研究表明复合菌LA+EC3解磷效果最好,可溶磷质量浓度达到397.86 mg/L;蔗糖和硫酸铵分别为复合菌LA+EC3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先单菌培养再组合的方式解磷效果更好;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最优条件为:复合菌接种量10%、蔗糖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铵质量浓度0.5 g/L、初始pH 5。结果表明,复合菌的解磷效果并不都优于单菌株,不同复合菌组合方式、初始接种量、初始pH、碳源和氮源对复合菌解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烟酸并在不同介质(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对烟酸的释放。人工胃液对烟酸的释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累计释放百分率是三种介质中最高的,达到76.36%,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数学模拟的结果表明,活性炭在三种介质中释放烟酸过程120min前均符合Higuchi模型,整个释放过程符合药物体外释放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表雄酮是一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中间体。以雄烯二酮(雄甾-4-烯-3,17-二酮)为原料,经3-羰基烯酯化反应、17-羰基缩酮保护反应,再经碱性水解,不经后处理而直接用钯碳还原,集水解还原于一锅,最后在醇的酸溶液中进行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表雄酮。通过熔点、~1HNMR、~(13)CNMR、IR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烯酯化反应中除水剂乙酰氯加入量、雄烯二酮与醋酸酐物质的量比、温度以及缩酮保护反应中除水剂原甲酸三甲酯的加入次数。通过改进,目标化合物表雄酮总产率为51.0%(以雄烯二酮计)。此路线各步反应产率较高、后处理简单、原料价格便宜、所用试剂毒性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细菌和真菌分解低品位磷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和曲霉对低品位磷矿粉的分解作用. 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显著促进了磷矿粉中磷的浸出,磷的浸出率最高可达7%,其中曲霉的解磷能力远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进一步证实了真菌的解磷能力强于细菌. 磷矿粉用量越低,磷的浸出率越高. 随培养时间增加,磷的浸出率逐渐升高,但培养到15 d后磷的浸出几乎达到饱和. 另外,碳源浓度为3%时,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而碳源浓度为2%时曲霉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达到最高,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磷的浸出.  相似文献   
20.
以卡拉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氯化钾、硼酸和氯化钙作为固定剂,将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dithiobacillus thiooixidans,A.t)包埋制备成固定化小球。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制备的A.t小球在硫磺粉存在下对低品位磷矿粉中磷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A.t能明显提高磷的浸出率,促进培养液pH降低。3种固定方法中,以海藻酸钠固定化浸出效果最好,培养第10d海藻酸钠固定A.t小球对磷矿粉中磷的浸出率是游离A.t浸出率的1.21倍。海藻酸钠固定化A.t浸出磷矿粉中磷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w/v),氯化钙质量分数2%(w/v),固定时间4h,包埋粒径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