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晓菡  柳炳康  陆国  陈丽华 《工业建筑》2012,42(4):21-24,117
在弯剪扭复合受力下,对2根普通混凝土构件和2根再生混凝土构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稍差,但基本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常业军  柳炳康  宋国华 《工业建筑》2001,31(9):30-32,68
进行了 18榀不同配筋率和接缝宽度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过程和破坏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分析对比。研究表明 :试件在接缝处均发生了剪切破坏 ,接合筋“压力 -摩擦”抗剪力作用随配筋率的增加明显提高以及接缝宽度变化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结合试验结果 ,建立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齿槽接缝极限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建议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为进行工程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竖向齿槽接缝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国内外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竖向接缝的抗震性能研究很少。各国规范对其强度计算采用不同的破坏机理且不考虑接缝宽度变化的影响。本文进行了18榀不同配筋率和接缝宽度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过程;分析了接合筋“压力-摩擦”抗剪作用及接缝宽度变化对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竖向齿槽接缝考虑接缝宽度变化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建议的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5榀水平加腋梁大偏心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受力机理和节点水平剪力,提出大偏心节点有效宽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5.
圆形或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通过单边高强螺栓和适宜端板连接组成框架,通过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形成了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为了解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进行了2榀两层单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单边高强度螺栓和平齐或外伸端板连接形成的组合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柱截面形式和端板连接类型对组合框架破坏形式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详细地观察了此类组合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和楼板裂缝发展规律,得到了此类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延性系数μ为2.13~4.28,能量耗散系数E为0.652~0.90。在柱截面含钢率相同条件下,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承载力小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其延性、耗能性能优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设计理论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地震灾害损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 ,针对不同建筑结构震害的具体特征 ,提出了结构型式、震害损失及工程投资之间关系的一般评价方法 ,为地震区进行建筑结构型式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选型与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易损性分析 ,并结合历次的震害资料及设计实践 ,就其结构选型与抗震设计中建筑体型、结构空间刚度及改善框架柱和上部砖房抗震性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8.
根据6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在定常轴力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探讨了钢管壁厚、轴压比和长细比3个参数对试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形状大致相同,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实测滞回曲线特征,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恢复力模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方程,确定了卸载刚度、强度退化规律和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水平侧向力-位移恢复力模型,试件的计算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试验实测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9.
通过一榀单跨两层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破坏机制、滞回、内力重分布和损伤累积等特征。基于纤维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再生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可用于评价混凝土结构破损程度的损伤因子,并利用该因子对再生混凝土试验框架试件在整个拟静力试验中的损伤累积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两者均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较丰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提出的损伤因子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在整个破坏过程各阶段结构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0.
宋满荣    胡忍强    黄慎江    刘辰谱    何嘉轩    柳炳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3):64-74
对一榀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平面框架进行了静力拆除底层边柱的试验及理论分析,探究了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及连续倒塌机理。根据试验框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状态,提出了边柱失效时简化的结构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出结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基于能量法建立近似的动力响应评估模型,根据试验框架静力加载荷载-位移曲线近似得到其在边柱瞬时失效时的动力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框架的受力过程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塑性铰以及倒塌4个阶段; 加载时试件的混凝土裂缝开展及破坏集中在失效边柱相邻区域框架梁两侧梁端结合部,除失效边柱外,其余框架柱以及失效柱远离区域框架梁端基本完好; 框架在小变形阶段按梁机制受力,存在压拱效应及空腹效应; 在大变形阶段不能按悬链线机制受力,由梁的受弯机制和空腹机制共同抵抗不平衡荷载; 边柱失效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最大抗力达到60.9 kN,最终倒塌位移为430 mm,梁端转角为10.0°~15.3°,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