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煤直接液化反应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模拟了煤直接液化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选用leave-one-out的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方法确定网络的最佳拓扑结构,达到对催化条件下煤直接液化过程最大限度的拟合。结果表明,尽管部分样本的预报绝对误差大于10%,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模拟反应条件与产物产率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预报催化剂浸渍量对煤的总转化率和沥青烯轻质产物产率的影响趋势。由于实验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兖州煤与5种渣油共处理所得沥青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渣油的种类对于共处理所得沥青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所考察的5种渣油中,石家庄催化裂化渣油由于具有较多的芳烃结构,且与兖州煤单独加氢制得的沥青在化学组成上的相似性,在与兖州煤共液化时,制得的沥青符合高等级道路沥青的基本指标(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在所考察的反应条件中,提高氢气压力可以提高高等级道路沥青的收率,而煤与渣油的配比,由于影响到沥青产物的化学组成分布,对沥青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废旧轮胎热解行为的TG/DTA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洪  杨建丽  刘振宇 《化工学报》1999,50(6):826-833
运用热重/差热联用仪(TG/DTA)研究了4种废旧轮胎样品及3种橡胶原料(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的热解行为,通过TG/DTA数据计算了各个降解阶段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并确定了轮胎中的橡胶类型(天然胶和合成胶),得到其基本组成(有机助剂、橡胶、炭黑和无机助剂)的含量,为进行废旧轮胎的转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橡胶原料、轮胎样品的热解过程均可划分为两个一级反应阶段,其中轮胎样品的第1段热解活化能比第2段的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及转化深度的增大,热解对温度的依赖程度增大;废轮胎样品中可热解部分为64%~66%,炭黑为30%~33%,灰分为3%~6%;升温速率可明显地改变轮胎样品的热解历程,但对热解产物的收率影响甚微;天然橡胶的热解失重和合成橡胶的解聚使废旧轮胎的热解表现为一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24.
四种有应用前景的煤的液化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赤泥、黄铁矿和原位担载铁催化剂对先锋、依兰、神木、兖州四种煤在400℃-450℃,30min ̄90min和7MPaH2条件下进行了液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与煤咎有一定的匹配关系,针对某一特定的液化煤种应该进行广泛的催化剂筛选评价和研制工作,从中发现最适合于该煤液化的催化剂,在所使用的三种催化剂中,原位担载铁催化剂对神木、兖州、依兰煤的液化效果非常明显,活性远好于赤泥和贡铁矿催化剂,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5.
废轮胎热解过程及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管式反应器对废轮胎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废轮胎在375 ~550 ℃及在N2 、H2 或H2O 气氛下的热解过程,研究了热解条件对产物收率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高于450 ℃时轮胎热解完全,油品收率高,粗炭黑中有机物含量很低。载气对热解产物收率影响较大。气体停留时间对产物收率影响很小。不同的载气气氛对产物的质量影响较大,在H2 和N2 气氛下热解所产生的粗炭黑含硫量最低,水蒸汽热解产生的油品中的硫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6.
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与气化制氢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简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物化性质以及回收利用方法,着重评述了国内外在线残渣气化制氢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残渣气化制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同时介绍了煤的集成液化工艺。该工艺将煤的加氢液工厂和煤的气化工厂联合起来,利用液化残渣作为气化的主要原料来制氢,从而可实现对煤的分级转化,达到降低煤液化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应用棒状薄层色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研究了石家庄炼油厂所产催化裂化油浆和兖州煤加氢共处理所得的重质产物的组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重质产物的芳香度增大,芳环上取代基碳链减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分布变窄。共处理重质产物可以用来制备高等级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大庆减压渣油与兖州煤共处理,详细考察了共处理过程对煤液化转化率的影响,并借助棒状薄层色谱(TLC-FID)通过对原料组成的考察,论证了大庆减压渣油在共处理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庆减压渣油是煤液化的不良溶剂,当它与兖州煤共处理时,能降低兖州煤的液化能力。共处理过程中延长反应时间与升高反应温度有类似的效果,均使甲苯不溶物-前沥青烯含量降低,促进煤液化产物向小分子方向转化。在共处理中大庆减压渣油在  相似文献   
29.
硫酸亚铁基催化剂对两种中国烟煤直接液化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浸渍法把FeSO4和其它助剂共同浸渍在两种烟煤上,考察了以FeSO4为主要前驱体的催化剂对这两种煤直接液化的活性与选择性,以及其对液化产物-甲苯可溶物分子量的影响作用,并通过EXAFS和SAXS表征揭示了催化剂在煤上的化学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FeSO4和两种助剂分别共浸渍在两种煤上时,煤的总转化率及沥青烯和轻质产物的产率均比不添加催化剂时的结果提高1倍左右,与铁的硫化物相比,以FeSO4为主要前驱体的催化剂沥青烯和轻质产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生成的重质甲苯可溶物具有较大的分子量;EXAFS和SAXS表明,原位浸渍在煤上的FeSO4表现为纳米相,助剂Na2S和尿素的添加主要改变了Fe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种类以及它们的成键方式,而对其颗粒分布影响较小,催化剂在汾西煤上的分布较其在兖州煤上的差一些。  相似文献   
30.
兖州煤热解预脱硫行为(Ⅰ)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龙  杨建丽  李允梅  刘振宇 《化工学报》2003,54(10):1430-1435
煤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热解或部分气化产生可直接用于燃烧的低硫半焦,这一煤燃前预脱硫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效、低污染利用的理想途径之一.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兖州煤进行了热解脱硫的研究,在TPD-FPD在线分析装置上分析了兖州煤中硫在热解过程中向气相转移的主要动态特征.结果表明:700℃前,兖州煤中硫向气相的转移出现在两个显著的温度范围,分别在470℃和560℃左右.通过SEM-EDX和XPS光谱分析技术对兖州原煤及其热解半焦中硫的形态及形貌进行了剖析,发现兖州原煤中黄铁矿主要与其他矿物伴生存在,而有机硫的分布极不均匀且以大量噻吩类硫形态存在,并且热解过程中其他形态的硫还向噻吩类硫转移,这就给实现兖州煤的低温高效率脱硫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