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工业技术   656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实现更精准高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基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该文建立电力市场环境下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从对象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分别描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阶段流向及其驱动力,对电力系统中各单元的主要运行状态及其转换过程实现全面观测和精准跟踪。通过调节电力系统内各电能生产单元与电能消费单元的动态出力,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轨迹的控制,从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过程轨迹,实现全系统的优化调度。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全方位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轨迹的可观性和可控性,通过即时采集感知—计算分析—决策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全运行域的灵活精准调控和经济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102.
李发崇  李鹏  高莲  沈鑫 《电子器件》2023,(4):1035-1042
为了充分挖掘不同尺度影响因子对短期电力负荷的影响,以及解决预测精度受数据非平稳特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模型融合和VMD-TCN-RF混合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将历史负荷分解为若干平稳性好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再把VMD分解得到的各个历史负荷的IMF分量和气象数据分别送入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进行特征提取;将所有TCN网络提取的特征融合为一个新的特征向量;最后将融合得到的特征向量与经过One-Hot编码的日期因素特征向量拼接,把拼接得到的向量送入随机森林网络进行预测。通过公开的电力负荷数据集对本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现有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3.
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知识点多且难、与其他软件类课程衔接融合不足等问题,提出软硬协同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从问题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思政育人、考核评价等方面介绍教学实践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104.
孙立强  李鹏  刘宣廷  沈鑫  曹敏 《高压电器》2022,58(1):155-161,169
虽然电网鲁棒性日益增强,但部分输电线路经过区域极易遭受覆冰灾害,导致该地区发生一次故障的概率大幅增加,而一次故障将会导致电网发生二次连锁故障。针对此问题,文中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法判断覆冰灾害引发的输电线路一次故障脆弱性,然后通过自组织临界理论判断由一次故障引发的输电线路二次连锁故障脆弱性,从而建立综合考虑覆冰灾害和电网物理特性的输电线路脆弱性分析模型,以潜在事故链的形式展现了电网覆冰灾害下的故障演化进程,为运维人员甄别覆冰灾害下区域电网的输电线路薄弱环节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最后通过对IEEE-39节点电力系统实例进行仿真与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李鹏  王慧敏 《压电与声光》2022,44(6):985-989
该文理论分析了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抖动轴和敏感轴间的失准角对陀螺精度的影响。基于刚体欧拉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机抖激光陀螺动力学模型,利用刚体绕任意轴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抖动轴失准角引起的陀螺腔体在陀螺坐标下的惯性积变化,对陀螺高频抖动时由腔体惯性积产生的横侧向力矩引起陀螺敏感轴横侧向变形进而激发单表级圆锥误差的过程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高精度应用场合抖动轴失准角应小于5′。  相似文献   
106.
串联电容补偿设备的应用降低了超高压输电线路中差动保护的灵敏度,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辨识的纵联保护原理。以串补等值阻抗作为辨识参数,引入串补工频阻抗等值模型并结合线路分布参数模型,采用线路两侧电压和电流作为测量量构建了串补等值阻抗辨识方程。辨识阻抗在区外故障时等于串补等值阻抗,在区内故障时与串补等值阻抗有明显差异,基于此构成纵联保护判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原理整定简单,可靠性高,受串补本体保护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小,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与传统差动保护相比,其保护灵敏度显著提高,可与差动保护配合构成完善的纵联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7.
黄根信  李鹏  李通 《电子测试》2022,(13):129-131
建立了高速不连续性微带线HFSS(High Frequency Simulator Structure)串扰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连续性微带线在高频条件下的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近端串扰(S13)和远端串扰(S14),分析了信号频率、微带线厚度、微带线宽度、微带线宽度微带线拐角类型、微带线间距对串扰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连续性微带线串扰强度随着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近端串扰S13随微带线厚度的增大呈现递增的趋势;近端串扰S13随微带线宽度增大而增大;微带线拐角类型为圆弧时串扰最为明显;串扰强度随微带线间距增大而减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抑制不连续性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研究了智能漏电监测保护装置,可以实现能够实时采集到客户端-表箱-分支线-台区的剩余电流数据,特别是线路跳闸故障瞬间的漏电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从现场传输到主站管理端,主站管理端程序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数据浏览分析,当低压台区发生漏电保护动作时时,监测成功率达到99%以上,能够实现在线监测并实时传送至工作人员,达到第一时间达到现场找到故障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110.
张鹏辉  赵扬  李鹏  周志权  白雪  马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7):20210533-1-20210533-9
针对激光超声和电磁超声两种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在实验中操作复杂和灵敏度低,以及难以观察不同参数对相关物理场造成的影响等问题,文中将有限元法应用到激光声磁混合式检测当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脉冲激光与电磁超声换能器之间的匹配关系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研究了激光声磁检测系统的优化设计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激光声磁检测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正交数值仿真分析了高斯激光脉冲激励超声的温度场和位移场特性,进而观测了电磁超声换能器参数变化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型线圈接收的电压信号能正确反应由入射激光在固体中发生热膨胀效应产生的超声位移场,当磁体的高宽比为 1.5 倍时,驱肤层处磁场强度分布最优,提离距离对换能效率的影响呈现负指数变化规律,评价了不同接收间距处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接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