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0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1cm细管颈CDT     
我们以生态环境的为目的,开发了直径为24.3mm的细管41cm彩色显示管。在不牺牲显示质量的前提下,为减少偏转线圈功耗及电磁波泄漏,其管颈尺寸与普通类型的相比减少了15%,与普通粗管颈41cmDT相比,为减少功耗并保持束斑尺寸及色纯不变,我们对电子枪,磁屏蔽及偏转线圈都者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2.
基于计算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的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设计,采用Visual Basic6.0中的MSComm通信控件,实现计算机和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详细阐述了程序的设计流程,给出了部分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43.
协同知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动态能力与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协同知识创新主要特征和企业动态能力内涵及其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的主要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4.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协同商务环境下企业知识创新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在分析现有知识创新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协同商务链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模型.该模型将协同企业的知识创新平台构筑在企业内部数据库与知识库、协同数据库与知识库,以及链外知识库这5个库基础之上,支持企业参与协同知识创新过程,并分享知识创新的利益.探讨了协同企业以完整产品为导向,从组织的文化、制度和结构3个层面开展创新活动的机制,并总结了模型对于协同企业降低知识创新成本和提高知识创新效率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5.
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通常采用非轴对称四极透镜,其目的是形成一定正像散的着屏光点以抵消偏转磁场产生的负像散。理想情况是差屏光点在任何工作电流下都具有一定正像散。对几种典型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聚集性能进行模拟表明:理想情况只出现在一定电流范围内,电汉变化时,着屏光点的像散量会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为电气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对于电气行业来说,若想可持续发展,就要追随时代的步伐合理使用智能化技术。基于此,本文先对智能化技术的含义、特点及作用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7.
李朝明 《四川建筑》2009,39(2):253-254,256
就挣值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市政工程项目,对挣值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绩效分析及项目预测进行了分析及应用,得出挣值管理是一种有效的项目绩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8.
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从罗兰圆结构出发,利用ZEMAX光学软件设计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方法。此设计方法简便,在兼顾平场和提高分辨率方面效果显著。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9.
电子枪聚焦性能是由电极结构决定的,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3种典型的用于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为形貌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对各电子枪聚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表明电子束形成区,主透镜结构对屏幕中心,角部的着屏光点及不同电流下了聚焦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近年来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专有技术进行了讨论,系统分析了电子束形成区、主透镜,会聚透镜系统及动态聚集方式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效果的比较等手段对各种技术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