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9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锂硼合金反应合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锂硼合金反应合成的物理模型,反应过程中有2次放热反应,第1次放热反应分成3个阶段:第1阶段为Li与B粒在界面(~330℃)的瞬时反应,此放热量与B粒的半径成反比;第2阶段为Li液通过附着在B粒表面LiB_3中的扩散而与内核B的反应,此过程可用固体反应中的金斯特林格模型来描述,其反应速率常数与B粒的半径平方成反比;第3阶段是在425℃以上将LiB_3溶解到Li液体中,但与此同时,第2次放热反应也在开始进行。第2次放热反应通过Li-B化合物的形核和长大来完成,它分成形核孕育和爆发反应2个阶段。有足够形核数目时,产生爆发性反应。温度越低,产生爆发性反应所需时间越长。运用该模型解释了合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2.
煤矿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阐述煤炭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武  黄苏萍  周科朝  李志友 《材料导报》2005,19(3):67-69,79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制备和应用,指出了今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粉末高速钢的个关键参数,包括合金元素、烧结窗、C含量和C(TE)点,阐明了化学成分、烧结温度和烧结气氛对显微组织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粉末高速钢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羟基氧化镍作为锌镍电池和MH-Ni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已经逐步成为电池材料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锌镍电池和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羟基氧化镍的制备、结构、电性能;分析了羟基氧化镍的放电比容量及Ni(OH)2/NiOOH电极的可逆电极电势;围绕高放电比容量、自放电率低、高密度羟基氧化镍的发展前景,建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嵌入式化合物嵌锂电压的表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化合物单相嵌锂时的晶体结构和嵌锂能的变化特征,采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分析方法,推导了任意嵌入式化合物的嵌锂电压的表达式,并用它来预测了Lil xV308的嵌锂电压。对该式中各参数的分析及Lil xV3O8嵌锂电压的计算结果表明:嵌锂电压主要取决于空位嵌锂能,嵌锂过程中的组态嫡变对电压的贡献较小;已嵌入的锂离子及其邻近阳离子的还原所导致的嵌锂能的变化是影响电压平稳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7.
CuO掺杂对10NiO-NiFe2O4复合陶瓷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冷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uO 掺杂的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研究了CuO 掺杂量对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致密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O掺杂量为0~12.5%(质量分数)时, 烧结样品中主要含有NiO、Cu和NiFe2O4、CuO在氮气气氛下分解为金属Cu,在烧结温度下为液相促进了致密化烧结;1473K烧结时,8.75%CuO掺杂样品的相对密度最大,达到94.43%,比未掺杂样品的相对密度提高了18.16%;当CuO掺杂量为4%时,在1233K温度下样品达到最大导电率5.169S/cm,是未掺杂样品的导电率1.026S/cm的5倍.  相似文献   
28.
李志友 《包装世界》2008,(1):66-66,69
"企业不分大小,只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肯定就有活力,有底气,有发展,有奔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十几年里,秋实从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用文化来塑造自己的市场形象,并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9.
采用在陶瓷料原料中直接混合CaO粉末的方式和陶瓷预烧坯体浸泡或滴加Ca(NO3)2溶液的方式,在10NiO-NiFe2O4陶瓷中掺加CaO,研究CaO掺加方式对10NiO—NiFe2O4陶瓷的致密化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混合CaO粉末的方式制备的含2.00%CaO的样品,致密度较好,相对密度达94.17%;2次浸泡Ca(NO3)2溶液后的陶瓷样品,气孔较少并且较小,相对密度可达95.30%;滴加Ca(NO3)2溶液并煅烧后含1.41%CaO的样品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4.32%。直接掺杂CaO粉末的样品,颗粒为多边形,质量损耗较严重;用溶液方法制备的样品,颗粒较易球化,可以有效抑制样品的质量损耗。CaO通过固溶到基体内部促进烧结致密化;烧结过程中没有出现Ca的中间化合物,也没有出现液相烧结过程。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两步熔盐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的片状SrTiO3晶体,利用XRD、SEM等手段研究了Sr3T2O7和SrTiO3晶粒的形成过程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SrCO3-TiO2-KCl体系中,片状Sr3Ti2O7的形成分两步进行,先由SrCO3、TiO2反应生成细小的Sr3Ti2O7相颗粒,再通过溶解一析出反应进行晶粒取向性生长,最终成为以(001)为主面的片状晶粒.1200℃保温4h后得到长10~20μm、厚约3μm的片状Sr3Ti2O7晶体.在Sr3Ti2O7-TiO2-KCl体系中,发现含Ti、Sr、O、K的晶须状中间化合物,同时出现较多等轴状SrTiO3颗粒,而且片形SrTiO3晶体较其前驱体Sr3Ti2O7有所增厚.这表明片形SrTiO3晶体的形成主要是Sr3Ti2O7因Sr、O析出产生切变而成,TiO2能够促进Sr3Ti2O7中Sr、O的析出,KCl熔盐同时起着传质介质和反应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