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介绍了85KA中间点式下料预焙电解槽在使用计算机模糊控制技术的前提下,采用“四低一高”(低电解温度、低分子比、低氧化铝浓度、低效应系数、高工作电压)工艺技术条件,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直流电耗,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核算体系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商业企业而言,都是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谓核算体系问题,其目的是要解决商业企业对于利润精确计算的问题。这里的精确是指在时间含义上的足够精确,指可以及时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供选择的核算体系有很多,每个核算体系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同的核  相似文献   
93.
基于Soilfix改良粉砂土的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得了Soilfix聚合物的最优配合比。据此开展了Soilfix固化剂改良粉砂土的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Soilfix固化剂能明显提高粉砂土的路用性能,其CBR及回弹模量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显著降低再趋于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以丙烯作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浸渗法将热解碳渗入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5中得到SiO2/C材料,然后在1 250℃高温和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该材料碳热还原转化为高比表面积的SiC材料,以其为载体制备氧化铁催化剂的方法.并对SBA - 15和SiO2/C及SiC材料进行XRD表征,氮吸附BET法测定了这3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结果表明,碳化硅材料的比表面积100.7 m2/g,孔体积0.29 cm3/g,平均孔径11.7 nm.将碳化硅负载氧化铁催化剂用于克劳斯尾气脱硫,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寿命.  相似文献   
95.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年,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开展微生物采油的室内试验和矿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室内试验研究中,筛选,培养了适应于微生物采油的厌氧和兼性厌套菌种80余株,分F,B两个系列,各12组,并具有年生产600t以上菌液的能力,菌液中的细菌密度达到10^10-12Cell/L。在地层渗透率高于30×10^-3μm^2,地层矿化度低于150000mg/L,地层温度低于120℃,原油粘度低  相似文献   
96.
P—950哌啶树脂分离金和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希明  郭锦勇 《化工冶金》1997,18(3):269-272
研究了盐酸浓度、氯化钠浓度、金和钯和起始浓度、选择性络合剂及温度等因素对P-950树脂分离金和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盐酸浓度和有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该树脂能优先吸附金,提高温度有利于金与钯分离,用有机醛、酮为络合剂(RO)可从载有 钯的树脂选择性解吸金,而钯不被解吸,从而达到金和钯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可见工作流2.0的最大改进便是能够将来自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消除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98.
机械化学在资源和材料工及环保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希明  陈家镛 《化工冶金》2000,21(4):443-448
介绍了机械化学的概念和一些典型的反应及研究方法,同时还扼要地阐述了机械化学在难选冶金属矿处理、粉体材料改性和有毒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99.
微生物在油层中的运移能力及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研究微生物在油层中运移的能力,进行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通过多孔介质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可能来自于微生物菌体的柔性变形和动力定向性,微生物可用于渗透率在30×10-3μm2以上油层采油;发现微生物运移时具有对流扩散特征,且吸附滞留明显.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运移的一维单向和径向扩散数学模型,并得到了包括吸附在内的解析解,可用于计算微生物驱油时的油井见效时间和油井中微生物产出时间.通过拟合实验曲线,得到了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扩散系数和最大吸附常数,计算结果表明,运移时微生物浓度下降很快,有效作用范围很小,因此选择在油层中有快速繁殖能力的微生物注入和适当补充注入营养液十分必要.图4表1参8(雷光伦摘)  相似文献   
100.
针对辐射温度计检定中的有关测量距离、瞄准方法和附加光阑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检定温度不同,提出了利用测量信号的最大化和最小化原理来确定最佳测量距离的方法。对瞄准腔底和瞄准腔口两种瞄准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瞄准腔底的方法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针对辐射源尺寸效应(SSE),给出了由SSE而产生的温度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