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嗅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水质突变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嗅味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嗅阈值为90时,4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量可保证出水无异味;将PAC投加在絮凝中段时的除嗅率比投加在混凝前平均高4%;将粉末炭水混合液以小孔射流的方式投加到水中可减少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相互黏结,有利于提高其表面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2.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太湖B支流水体发臭现象严重、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去除嗅味物质的情况,通过试验考察了单独投加高锰酸钾、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三种方法对嗅味的去除效果。静态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的除嗅效果最好,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时,沉后水的嗅阈值仅为5,去除率达到了98.8%,并且可节省粉末活性炭投量约20%。此外,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藻类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3.
以单一磷酸盐为磷源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外加酸或碱来调整pH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考虑到复合磷酸盐的缓冲作用,提出以PO34-、HPO24-复合并适当匹配作为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磷源,同时起到调整pH的作用.镁盐和复合磷酸盐的投加对去除废水中氨氮是可行的,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探讨了复合磷酸盐配比、镁盐和复合磷酸盐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磷酸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HPO24-有利于NH+4-N的去除,但出水中残余磷浓度偏高;增加PO34-,对降低出水中的磷有利,但出水中的NH+4-N偏高;在HPO24-和PO34-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条件下,NH+4-N由原来的200mg/L降到39.14 mg/L,而出水中的磷酸盐浓度为5.14 mg/L.  相似文献   
64.
AOC是衡量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下砂滤出水的AOC变化不显著,考虑氧化作用和消毒效果,将最佳的臭氧投量确定为1~2 mg/L.生物活性炭(BAC)滤池改善了臭氧氧化后出水的生物稳定性,对TAOC的去除率稳定在28%~65%,而对AOC-P17的去除效果优于AOC-NOX的,因而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较长的空床接触时间(EBCT)并不能保证对AOC的良好去除,但有利于TOC的去除,同时水温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AC对AOC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5.
低压铸造液面加压系统的自适应模糊与积分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常规模糊控制、规则自适应模糊控制和积分算法的基础上,对低压铸造液面加压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规则自适应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不但具有很好的工艺曲线跟踪性能,而且对过程参数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加入误差连续量的积分作用时,采用分离算法,可消除稳态误差和防止产生较大的超调。本文所采用的控制规则在线自适应算法和积分分离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案为低压铸造液面加压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生活活性炭净化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ODMn和浊度的测定,考察了生物活性炭在低温低浊期的去除率。在此基础上,对生物活性炭的生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形成的生物活性炭受水温的影响很大,且活性只起到载体的作用。若采取自然干燥的措施,人工固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就可以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使出水CODMn〈2.5mg/L,浊度〈2.0NTU,并能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7.
结合半闭环伺服控制的原理,介绍了查找数控铣床伺服运动失控故障的方法,指出调试时将位置环断开,使其成为开环控制形式是帮助确定问题所在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68.
基于神经网络的加工过程模型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神经网络动态建模方法,以车削加工过程为例,用一个带单隐层的反向传播网络对非线性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辨识研究,并将神经网络模型的跟踪响应与参数模型的跟踪响应作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是建立非线性加工过程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微生物固定化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好氧条件下,筛选、驯化出具有降解甲醇能力的工程菌(15株),并将之固定于颗粒活性炭上,组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考察不同吸附载体、pH、温度、溶解氧(DO)、底物浓度(甲醇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微生物固定化柱对甲醇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7 0~8 5,水温为25~35℃,DO为3~5mgL,水利停留时间为30min,甲醇质量浓度为15~35mg/L时,反应器对甲醇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以上.经固定化生物柱处理后的甲醇废水,出水的CODcr<12mg/L,满足进入脱盐水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处理可回用于工业锅炉用水.  相似文献   
70.
针对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体系、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分析“3+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采用“2.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管理制度、评估制度6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