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介绍一种钢丝弯曲疲劳试验,分析已知原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变形几何方程、Hook定律以及材料力学假设等,推导出钢丝弯曲疲劳试验中最大弯曲应力的正确形式:在试验钢丝长度为钢丝直径的150倍时,钢丝的最大弯曲应力是钢丝弹性模量与弯曲弧度乘积的1/300。在钢丝(或钢丝绳)的实际弯曲问题中,必须考虑弯曲直径的大小,确保试验中钢丝的弯曲直径等参数一致。  相似文献   
362.
利用数学原理和数学机械化方法证明以辐射加热为主的钢丝热处理生产中Dv值为常数的结论。在《钢丝辐射加热规律探讨》假设的基础上,借助隐函数建立公式,由此得出钢丝加热温度与时间之间有明确关系。根据公式证明了Dv值为常数,采用计算软件Maple可以直接从图中得到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并采用数学机械化方法说明在工程中原文模型可以精确求解。  相似文献   
363.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须多糖酸提取的最优工艺,通过测定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估酸提取和水提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红外光谱法比较2种多糖的差异。结果表明,酸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90℃、盐酸浓度0.26 mol/L、料液比1∶50(g/mL)、提取2次、每次提取80 min。在此条件下,酸提取多糖(AEP)和水提取多糖(WEP)的得率分别为33.36%和7.44%,但AEP的抗氧化活性比WEP的弱。结合红外光谱法(IR)分析,得出AEP的结构或者组成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64.
电催化CO2还原技术有望同时缓解化石燃料濒临枯竭及大气中CO2浓度不断攀升等问题.然而,对于高附加值的电催化CO2还原多碳产物的选择性提升,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u2O-Cu界面上Cu+和Cu0的协同耦合效应使其表面上*COCO中间体的生成能降低,同时H2O的解离自由能也降低,从而有利于电催化CO2还原高选择性生成多碳产物特别是C2H4.受DFT计算结果的启发,本文设计了一种氧化物衍生铜电极的活化策略,构建Cu2O-Cu界面,以Cu+和Cu0协同促进电催化CO2还原高效高选择性生成C2+产物.其中,Cu2O立方体被用作初始催化剂,经方波电位处理后,在Cu2O-Cu界面...  相似文献   
365.
针对现有沥青软化点测试方法误差大、可测范围窄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热机械分析(TMA)确定沥青软化点的试验和方法,探究了旋转薄膜蒸发温度、煅烧温度和沥青平均粒径对软化点测试结果的影响,TMA测试沥青软化点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以及沥青分子组成和结构与软化点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薄膜蒸发处理温度对沥青软化点的影响最为明显,处理温度越高,沥青软化点越高;TMA测试沥青软化点试验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2936,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小的不确定度;MALDI TOF-MS和13C-NMR结果展现了平均分子量越大,分子中重组分越多,沥青的软化点越高,并且沥青芳香族组分含量越高,缩聚程度越高,芳香度越大,其软化点越高。  相似文献   
366.
纺丝沥青的性质决定其能否连续、稳定工业化生产沥青基碳纤维,也是影响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合成方法是调控纺丝沥青性质的重要手段。对比传统热缩聚法,氯化-脱氯化法可以从分子维度调控合成,以制得纺丝性优异的沥青前驱体。迄今,针对采用热缩聚法和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分子结构特征差异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MS)及固态核磁共振(13C-NMR)表征纺丝沥青的分子组成与结构,采用平均分子模型方法构建纺丝沥青的分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具有更高的碳含量,且在FTIR中1 490和696 cm-1波长处和XPS C 1s中287.1 eV结合能处均表现出特有由氯化反应产生的特征峰;由MALDI TOF-MS和13C-NMR分析可知,由氯化-脱氯化法合成的纺丝沥青具有更高的聚合度、分子量和芳香度,其平均分子量达857,芳香度达0.87,且纺丝沥青的分子结构更趋向于在一维方向上发展的线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