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建立了栅板式换热器板内流体流动的二维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冲渣水试验,分析了回收余热的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模拟了板间距和入口流速对流动和流阻的影响;试验测试了栅板式换热器的压降,分析栅板式换热器传热和流阻特性,并拟合出其传热和压降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92.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urbulent flow of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discontinuous crossed ribs and grooves.The tests investigated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friction factor in ribbed and ribbed-grooved channels with rib angle of 30°.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for ribbed-grooved channel is increased by 10%-13.6% when compared to ribbed channel.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ib angles and rib pitches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nd friction factor in ribbed-grooved channel was carried out using Fluent with SST(shear-stress transport) k-ω turbulence model.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se for rib angle of 45° shows the best overall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about 18%-36% higher than the case for rib angle of 0°.In addition,the flow patterns and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for ribbed and ribbed-grooved channel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93.
朱凌云  杨锦春  周帼彦  谭祥辉  郭震  朱辉  郎红方  朱冬生 《化工进展》2014,33(12):3183-3188,3193
建立了三叶孔板换热器壳程周期性全截面模型,利用商用软件Fluent14.0及RNG k-ε湍流模型对8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及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撑板间距、三叶孔孔高、导流筒结构形式等结构参数对三叶孔板换热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不同结构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壳程传热系数与压力梯度都分别随着支撑板间距和开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支撑板间距和三叶孔孔高对三叶孔板换热器壳程压降的影响大于其对传热的影响;六边形结构的导流筒换热器换热性能优于圆形导流筒换热器;8种换热器模型中,支撑板间距400mm、三叶孔高3.3mm(模型4-2)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好,支撑板间距400mm、三叶孔高1.8mm(模型2-2)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94.
以沸石13X和CaCl2组成的复合吸附储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赵肃清  朱冬生 《材料导报》2005,19(8):109-110,113
提出一种以沸石13X为骨架支撑CaCl2组成复合吸附剂用于储能.介绍了这类复合吸附储能材料的实验配制方法,将沸石13X与5个不同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复合得到复合吸附剂,分析了其吸附储能的原理.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其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平衡吸附量为0.553g/g,蓄热量为1408.7KJ/kg.复合吸附剂较纯的吸附剂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5.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是一种高科技高效节能的新产品,比普通燃气热水器节能10%以上,对于节约能源,提高燃气热水器产品的行业技术水平及市场竞争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
通过实验对三维管换热元件与传统H型鳍片管进行测试,研究其传热特性. 结果表明,三维管换热器的总换热系数是H型鳍片管换热器的2?3倍,采用错列布置换热管比顺列布置换热管的阻力大. 修正的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关联式更符合实际,计算结果比原式提高约26%,FLUENT软件能很好模拟三维管换热器的实际情况,模拟结果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97.
电子封装热管理的热电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封装器件中芯片的散热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综述了芯片的产热特征、散热需求与散热方式。对热电冷却(TEC)技术在芯片散热系统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与特有的优势。对热电冷却技术在芯片热管理方面应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98.
高效换热管有利于提高降膜蒸发器的传热性能,通过FLUENT软件对扭曲椭圆管内降膜蒸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液膜在扭曲椭圆管内的流动以及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在扭曲椭圆管内为螺旋流动,因离心力的作用会在垂直于主流方向产生二次流,从而增强对传热边界层的扰动;从壁面到液膜表面,液膜速度及压力都在逐渐增大,速度的变化率在逐渐地减小;相比于圆管,扭曲椭圆管内的液膜流动更为平稳,且液膜厚度的分布因扭矩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扭曲椭圆管内,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相对来说比圆管的好,而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协同性比圆管的差。  相似文献   
99.
将中间补气技术应用于单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上,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R410A喷气增焓系统在变工况、变频及变补气压力条件下制热性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T_(od)=-7℃时,随压缩机频率f及中间补气压力p_(inj)的增加,系统的制热量和功率逐渐增加,而系统COP_h逐渐减小;在环境温度(T_(od))为-15~7℃区间变工况运行时,系统补气质量比在高、低温工况时与补气压力的关系截然相反,其主要由补气比容n_(inj)、补气压差p_(inj)-p_(wc)、补气时间dt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与单级压缩系统相比,补气系统制热量、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平均增幅分别为24.52%、24.39%,补气系统COP_h在低温、低补气压力时最高提升10.7%,而在高温状态单级压缩系统性能更具有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在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水蒸汽排汽冷凝实验基础上,对圆管、插入螺旋线圆管和波纹管3种管形的立式蒸发式冷凝器进行强化传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插入螺旋线圆管或者波纹管都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总传热系数K比圆管分别高8.7%、12.9%,但要付出增加空气流动阻力作为代价;Rwa是整个传热过程的控制热阻,它具有改变总热阻的最大潜力;插入螺旋线对降低气-液界面的热阻尤为明显,降幅达20.65%;波纹管对降低凝结换热侧的热阻尤为明显,降幅达35.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