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综述了水热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制备 PZT 等铁电体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用于视网膜修复的神经微电极阵列(MEAs)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新型材料--聚对二甲苯(Parylene)为基底的柔性神经微电极,采用MEMS技术设计了其微加工工艺,并使用电化学分析手段对制作的柔性微电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基于Parylene柔性微电极阵列的阻抗值在中频段呈现高通特性,其阻抗值及相位角分别为2 000~100 Ω和-20°,有利于实现植入式视觉假体系统对视神经进行功能性电刺激.  相似文献   
23.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数量上升,但质量却有所下滑,学生在校违纪呈现出多发性和多样性。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导致教师经常疲于查找学生违纪情况,为了解决其中矛盾,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基于ASP的中职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记录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ASP网页编程+Access数据库+SQL查询语句来实现,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了学生违纪信息管理中的难题,通过校园网可进行信息库的共享,提高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4.
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获得了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软件开发技术不断完善,计算机软件已由单项业务处理向多层次结构技术发展,本文就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5.
基于太湖数字流域系统的水质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系统是一个覆盖全流域的,包括污染负荷模型、河网湖泊相耦合的水量水质模型的数字流域系统。该系统的水质模型参数众多,描述了整个太湖流域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取值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所选用的模型模拟水质变量在水体中演化特征好坏。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①参数变化率在40%之内,水质浓度变化率在30%之内;⑦降解参数较释放参数灵敏;③5个等效释放参数敏感次序为:SD、Sn、Sc、Sb、Sm;④5个等效降解参数敏感次序为:Kb、Kn、Kc、Ktn。  相似文献   
26.
长江口区饮用水源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徐爱兰 《人民长江》2011,42(1):13-17
对长江口区域饮用水源水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平水期7个水厂水源地共检出16种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取代苯类、其他类,其中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3种,属于我国68种优先控制污染名单的有7种,检出污染物的含量均达到标准限值。长江口区域饮用水源水中SVOCs 的空间分布表明,南通地区水源主要受到沿江排污口排放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检出的SVOCs种类相对较多,含量均较高,代表性污染物为取代苯类、酯类和多环芳烃类。狼山水厂相对较好。3座水厂丰、平、枯3个水期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最高,平水期其次,丰水期最低。  相似文献   
27.
紫外光照下金属氧化物薄膜气敏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期文献中对紫外光照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薄膜气敏特性的研究结果:紫外光照引起SnO2,In2O3,ZnO薄膜电导显著增大;提高室温下薄膜对CO,NO2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减少响应和恢复时间;介绍了一种对紫外光增强气敏机制的物理模型分析方法。最后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难点问题(室温下气体检测的灵敏度不高及使用紫外光源不便)及未来研究方向(借改变薄膜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优化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结构;通过掺杂复合改变薄膜的成分以及寻找禁带宽度窄的半导体材料等)。  相似文献   
28.
基于Parylene的柔性神经微电极的研制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衬底集成的微电极是植入式微系统中的重要部件,起着对神经进行电刺激并记录神经信号的关键作用。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在新型柔性基底——聚对二甲苯(Parylene)上制作微电极阵列。阐述了Parylene基微电极阵列的加工工艺,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化学表征技术对微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范围内(104~105Hz),柔性神经微电极的阻抗值低(400~1000Ω),相位延迟小(-20°),适于用作视网膜修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设计并制作多通道柔性神经微电极,对微电极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柔性聚合物材料——聚对二甲苯(parylene C)作为微电极的基底和绝缘材料,借助微细加工技术,制作柔性神经微电极。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制作了36通道(按6×6矩阵排列)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微电极的尺寸分别为150m(圆形)和150m×150m(方形),电极引线线宽为30m。无论微电极为圆形或方形,表面均平整光滑、轮廓清晰。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kHz时微电极的阻抗仅为7k左右,且随着频率的增加,阻抗逐渐降低,呈明显高通特性。结论:微电极加工质量较好,电学性能优良。实现了微电极和柔性基底的集成,有利于高效率批量制作。为视觉假体中柔性神经接口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设计及微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对二甲苯(parylene)作为基底,通过对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结构、引线排布、电极材料等进行优化选择和设计,并采用微机电加工工艺(MEMS),设计并研制出了2×8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旨在为视网膜神经接口电极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