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10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了6-羟基水杨酸-EDT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体系对Tb ̄3+、Dy ̄3+、Sm ̄3+等金属离子激发态→金属离子基态跃迁型荧光增敏及Y ̄3+、Lu ̄3+对该体系配体激发态→配体基态跃迁型炎光增敏效应。开发了同时测定Tb ̄3+、Dy ̄3+、Sm ̄3+、Y ̄3+(Lu ̄3+)的新荧光体系。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测定了某些稀土氧化物中的铽、镝、钐、钇和镥含量。  相似文献   
992.
水热一步法合成粉煤灰基吸附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岩 《煤炭转化》2005,28(2):84-87
以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368K温度范围内,粉煤灰在水热体系中自转变合成了纯度和结晶度均较高的粉煤灰基吸附剂的过程,并对其吸附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该粉煤灰基吸附剂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通过粉煤灰基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实验,给出粉煤灰基吸附剂对它的吸附等温线,并指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粉煤灰基吸附剂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分别在室温(RT)、393 K、513 K和633 K开展扭转0.5~4 t的2A12铝合金的高压扭转(HPT)变形实验。通过对微观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阐明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随HPT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断口形貌和断口区域组织特征,对HPT变形试样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RT~513 K区间,扭转0.5~4 t的HPT变形试样的抗拉强度(TS)均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其中在393 K、513 K扭转0.5 t的变形试样的伸长率(EL)同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取得较好的强化与韧化效果。在RT扭转1 t的变形试样在不损失塑性的同时展示出本研究的最高TS值,TS值增至初始材料的156%,表现出穿晶断裂主导的混合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应用正弦函数的特征和模糊贴近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变压器的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变压器正常运行、内部短路、外部短路时波形具有正弦波形特征,而励磁涌流波形因包含非周期分量、间断角不具有正弦波形的特征。假设所研究波形均为正弦波形,通过直接寻找可以得到峰值的实际值,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峰值的理论值,然后求实际值和理论值比值的绝对值。利用绝对值的大小区分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理论分析和动模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可以准确识别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即使在空载合闸于内部短路故障时保护也能迅速可靠动作,并具有抗CT饱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粉煤灰基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岩  秦华 《洁净煤技术》2004,10(4):33-35,32
以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373~400K温度范围内,粉煤灰在乙胺和水的蒸汽相中自转变合成了纯度、结晶度均较高的粉煤灰吸附剂的过程。并对其吸附性能做了初步研究。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得该粉煤灰基吸附剂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通过粉煤灰基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实验,给出粉煤灰基吸附剂对它的吸附等温线。并指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粉煤灰基吸附剂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6.
静态优化法编号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态优化法编号的基本原理上,提出了静态优化法鳊号的实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基于静态优化法编号的潮流计算程序,经IEE5节点和IEEE14节点算例验证,提出的静态优化法编号的实现方法和湖流计算程序都是有效的,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并对其他节点优化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传统米酒酒药来源广泛,发酵特性各异。探究造成不同酒药发酵特性差异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控制米酒的生产,提升米酒产品的品质。该研究针对自然培养的2种不同类型米酒酒药,糖化型酒药和糖化发酵型酒药,通过对米酒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酒药和发酵过程中发酵参数的分析比较,探讨可能造成不同酒药发酵特性差异的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米酒控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虽然酒药中酿酒酵母的数量及其发酵特性对酒药的发酵性能非常重要,但是酒药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对于控制米酒发酵特性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提高酒药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可以在发酵初期充分提供酵母生长所需的α-氨基氮进而影响酵母的增殖,提高其发酵力,甚至可以将糖化型酒药转变为糖化发酵型酒药。因此,酒药中酸性蛋白酶活力可能是一个预测酒药米酒发酵特性及酒药分类的重要指标。该研究结果为米酒酒药的分类以及米酒生产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炼油废水含油量高、COD高及水质波动大等特点,采用气浮、二级生化、MBR和BAF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23.9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05 mg/L,含油量为0.63~0.98 mg/L,SS质量浓度为7~10 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7.6%、99.9%、97.7%、86.7%以上,水质达到GB/T 50102-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9.
重组大肠杆菌不对称还原2-羟基苯乙酮合成(R)-苯基乙二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尧  徐岩  王海燕  许娜  肖荣 《化工进展》2006,25(10):1231-1236
通过对近平滑假丝酵母(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rCR)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根据其序列的保守性设计PCR引物,以近平滑假丝酵母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得到目的基因rcr。该基因全长1011bp,共编码33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c连接后构建重组质粒pETRCR,并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重组大肠杆菌具有(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活性,可催化不对称还原2-羟基苯乙酮合成(R)-苯基乙二醇。研究发现,在重组菌培养过程中,同添加IPTG诱导培养的情况相比,不添加IPTG诱导培养的酶活及不对称转化(R)-苯基乙二醇的效果较好。在反应过程中,转化48 h及在pH值 8~9的条件下更有利于不对称反应的进行。另外,较高的底物浓度会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提高重组菌细胞浓度可显著提高转化效果。在5 g/L的底物浓度条件下,利用0.3 g/mL重组菌细胞可还原2-羟基苯乙酮得到(R)-苯基乙二醇,产物光学纯度为95.5% e.e,产率为92.6%。  相似文献   
1000.
以重组菌E. coli Rosetta/pETDuet-rcr-fdh全细胞为催化剂,2-羟基苯乙酮和甲酸钠为双底物,研究了生物催化反应体系中温度、pH值、底物2-羟基苯乙酮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细胞浓度和状态等对产物(R)-苯基乙二醇生成效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在温度35℃和pH 7.0、底物初始浓度6 g/L、时间36 h、湿细胞浓度10%(w)的条件下,产物的光学纯度高达98.37% e.e.,得率达79.14%. 在上述反应体系中添加5 mmol/L ZnSO4后,重组菌催化的不对称还原反应效率显著提高,产物(R)-苯基乙二醇光学纯度达到100% e.e.,得率高达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