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5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汽车线控四轮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转向传动比随汽车速度和方向盘转角而变化,提出了前轮控制、侧滑率反馈控制和侧滑率及加速度反馈控制三种前轮线控转向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并进行了驾驶模拟器试验评价。结合后轮主动转向研究了分别采用前馈控制方式和反馈控制方式的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控制策略,并将其与前轮线控转向和传统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比较。仿真和模拟器试验验证了线控四轮转向系统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针对线控转向(SBW)系统路感需要模拟生成的问题,建立了SBW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研究路感产生机理。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助力特性等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路感模拟控制算法。算法中的转向系统齿条受力信息通过测量转向电机工作电流获取。选取中心区和双纽线试验工况,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路感模拟方法保证了汽车低速转向轻便和高速路感清晰,可以满足驾驶员的路感反馈需求。  相似文献   
33.
针对汽车经过凸块或不平路面时导致转向盘上产生过大冲击力矩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的问题,通过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动力学模型估计折算到转向小齿轮上的路面冲击力矩,最终确定出路面冲击补偿电流,用以衰减由路面冲击而产生的转向盘冲击力矩。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不增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元件的基础上,有效衰减转向盘冲击力矩,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在分析牵引车失稳机理的基础上,以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为控制变量建立了重型牵引车二自由度参考模型。在Trucksim软件中应用制动力矩分配策略和PD算法控制的滑移率控制策略对车辆参考模型进行了仿真控制。仿真结果显示,控制理论正确可行,实现了提高车辆稳定性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35.
车辆行驶中某些状态参量不易准确测得或测量成本较高,而这些变量的准确获取对车辆底盘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以较低成本获取重要的车辆运动状态,建立包括横摆、侧向和纵向3自由度的非线性车辆模型,利用扩展Kalman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 EKF)理论建立了信息融合算法,给出车辆状态变量最小方差意义下的融合结果,利用少量的易测车辆状态信息(转向盘转角、车辆纵、侧向加速度)融合得出所需的难测车辆状态(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利用实车场地试验数据进行了离线仿真。多种工况下的场地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估计汽车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纵向速度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对横摆角速度的估计,即使在车辆非线性区也表现出良好性能。同时该融合算法简单、稳定及所需融合输入较少的特点使该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6.
针对人-车-路闭环系统综合评价方程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快速的优化算法为组合遗传算法,该方法结合了遗传算法,进行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点,利用该思想编制的程序能够很快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且为高自由度的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基于理想转向传动比的汽车线控转向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9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保证汽车转向增益不变的理想传动比稳态控制策略,使线控转向汽车转向特性不受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变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状态反馈的动态校正稳定性控制算法。仿真和驾驶模拟器实验表明,基于理想转向传动比的稳态控制策略保证了汽车转向增益不变,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适合于更多的驾驶人群;基于状态反馈的动态校正稳定性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这里以使时域内的人—车—路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达到最小为目标;使用遗传算法对评价参数和汽车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使用这些最优参数,以4自由度汽车模型作为仿真模型在单移线条件下对某型小轿车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参数使得人—车闭环系统跟随预期路径的精度提高约51.7%;而使综合评价指标下降约36.6%。  相似文献   
39.
40.
考虑行星传动中内齿圈的弹性变形及其切向和径向刚度约束的弹性基,通过级间耦合的方法建立了某混合动力系统中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在弹性支承下的刚柔耦合混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并结合模态能量研究了四行星轮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级间耦合刚度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Ⅰ/Ⅱ级耦合扭转振动模式的固有频率随着第Ⅰ级内齿圈与第Ⅱ级行星架间耦合刚度、第Ⅰ级太阳轮与第Ⅱ级太阳轮间耦合刚度变化而变化,且固有频率的灵敏度程度随级间耦合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他各振动模式的固有频率均保持不变;模态能量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