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臭氧分析方法,即用靛蓝滴定法测定高浓度臭氧,确定了吸收液使用25 mL的0.001 mol/L靛蓝溶液,并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pH至6.8,温度控制在20℃,空气流量为200 mL/min,可以测定高达10 mg/L的臭氧.  相似文献   
32.
在减压蒸馏装置中,对俄罗斯M 100燃料油的减压渣油进行深拔(达到547℃),深拔后试样的沥青性质符合JTG F 40-2004要求.结果表明,以此为基质沥青,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改性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并加入MAW -1稳定剂,后两者质量比为(10~15)∶1,改性效果良好,改性后沥青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3.
通过以凝析油为基础油的汽油调合实验,得到调合汽油组分的最佳调配比,调配出了满足国Ⅲ标准的汽油。利用Matlab数学模型设计软件,分别对调合汽油的质量指标及各组分的体积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调合汽油的辛烷值、蒸汽压与各组分之间存在良好的多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4.
对微波/过氧化氢联合降解水中亚甲基蓝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质量分数、pH、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过氧化氢降解亚甲蓝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实验条件下,采用微波-过氧化氢协同降解亚甲基蓝时,过氧化氢质量分数越高,亚甲基蓝降解率越高。溶液pH值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当pH为6~7时,降解率有最小值。随着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升高,其降解率降低。微波-过氧化氢联合降解亚甲蓝的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常数为0.189 8min-1,反应活化能为2.76kJ/mol。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50~70mg/L、H2O2的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73K、pH值为3或12、反应时间为7min时,亚甲基蓝降解率为95.0%~96.0%。  相似文献   
35.
以阿曼原油为原料,选用自制的LSW-201添加剂,通过蒸馏考察了LSW-201添加剂的强化蒸馏效果。将LSW-201添加剂应用于洛阳石化炼油厂减压装置,确定1^# LSW-201添加剂适用于该炼油厂。实验室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LSW-201添加剂对原油蒸馏有很好的强化效果,最佳添加剂质量分数为100~120μg/g。  相似文献   
36.
绘制了柴油、水、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三元相图,利用三元相图中相区面积的变化研究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等参数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HLB值、弱碱添加剂、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对乳化柴油有很大的影响。在碱性环境下,Span80与Tween60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5.8、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时,其三元相图的乳液面积最大,复配乳化剂的用量最少,此时乳化柴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适宜孔容和大比表面积的TiO2纳米管阵列,以其为载体将具有催化加氢活性的金属Mo和Ni负载其表面。通过负载前硼改性、磷修饰等手段制备了具有较大孔径(72.3nm)和比表面积(156m2/g)的催化加氢精制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催化加氢脱硫性能选用5mL固定床小试设备,以孤岛焦化柴油作为原料进行加氢评价。结果表明,压力7MPa,温度360℃,空速1.5h-1,氢油体积比为600∶1的条件下,该柴油产品脱硫率为96.6%,基本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采用超增溶原位自组装法合成大孔氧化铝载体作为主体,采用TEM、BET、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在Mo-Ni-P溶液中,以正向胶束为模板剂,合成出大孔主客体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正向胶束形成的影响,对模板剂的最佳配比进行优化。利用BET、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大孔主客体催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材料具有0.38cm3/g的孔容、61~90m2/g的比表面积、9.3~13nm的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为12.5、45.0nm、10~60nm高度集中,且占总分布的53%~70%,活性金属质量分数在18%~27%,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的元素分析表明金属在催化剂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39.
实验原料油用回炼油与劣质催化柴油体积比2∶1配比,用一种新型的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对其进行精制,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在不同温度、空速和压力下对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芳烃(HDAr)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对HDS、HDN、HDAr效果影响最重要的因子。通过BET的表征,证明在该催化剂FA-1204上是均匀多层分散的纳米粒子,它的平均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分别为7.7nm、0.26cm3/g、132.7m2/g,从结果来看其性质优于工业催化剂F-2,考察这种催化剂在劣质环境下的活性以及其耐结焦性并与纳米自组装催化剂FA-20-12以及工业催化剂F-2相比较,结果表明FA-1204的脱硫、脱氮和四环、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66%、34%和74%;F-2的脱硫率、脱氮率和四环、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40%、24%和25%,表明FA-1204的抗结焦性能优于工业催化剂F-2,且对于脱芳烃具有一定的深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40.
MTG重汽油的轻质化对于提高MTG工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苯和均四甲苯的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MTG重汽油中均四甲苯转化为C10以下芳烃化合物的轻质化过程,利用热力学原理计算了摩尔反应焓变、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在温度600~800K,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但平衡常数小。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反应系统平衡组成的影响不能显著,说明反应系统不是受热力学控制的。因此,系统很大程度受到动力学因素的影响,反应速率直接影响原料转化率和产物组成,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