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有限元手段对刀桥导轨的刚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刚度方面的分析结果和模态分析结果,并在不同位置加40N载荷进行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结构进行一体式结构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刀桥底座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阶频率由原来的690.26Hz提高到998.73Hz,一阶振型的方向也从直接影响刻划的水平方向变为对刻划不敏感的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随着高产高效现代化采掘设备的应用,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高效的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起步较晚,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等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己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由于设备管理理念滞后,综采设备故障频发,导致连续性生产的整个综采工作面总体效率较低。资料显示,由此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40%。  相似文献   
33.
在试验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传热管内传热强化幅度的大小、阻力性能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8000~43000的范围内,流体动力自转戈光滑螺旋扭带、斜齿螺旋扭带、平齿带和钢丝螺旋线的传热强化幅度分别为14%、33%、39.5%和16.5%;在Re低于10000的范围,采用平齿带和斜齿螺旋扭带效果较好;铜丝螺旋线和光滑螺旋扭带在Re=12500达到最佳;在尺e高于10000的广阔范围,选用铜丝螺旋线和光滑螺旋扭带更合理。  相似文献   
34.
在试验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传热管内传热强化幅度的大小、阻力性能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8 000~43 000的范围内,流体动力自转式光滑螺旋扭带、斜齿螺旋扭带、平齿带和钢丝螺旋线的传热强化幅度分别为14 %、33 %、39.5 %和16.5 %;在Re低于10 000的范围,采用平齿带和斜齿螺旋扭带效果较好;钢丝螺旋线和光滑螺旋扭带在 Re=12 500达到最佳;在Re高于10 000的广阔范围,选用钢丝螺旋线和光滑螺旋扭带更合理.  相似文献   
35.
基于分形递归算法的树木真实感绘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快速真实地模拟树在风中的摇曳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挑战性问题,作为自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的真实感模拟也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复杂的结构使其无论在造形、存储还是在绘制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大多数园林设计软件很难构建模型参数可变的三维树.研究了一种简易的基于分形递归算法的建模方法,利用过程参数控制树的摇曳,使模型的真实感更强,变形计算更容易,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6.
37.
在拉曼光谱仪中,要求承载分光元件转动的角位移平台在具备较大的转动范围、较高的转角分辨率和转角定位精度的同时还具备较快的转动速度,传统的几种驱动方式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所有要求。有鉴于此,设计了一种采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技术的高精度角位移平台。一般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馈元件的测量精度,为了突破反馈元件测量精度对整个控制精度的影响,采用了一种更为精确的误差补偿校正技术,并搭建了误差测量装置,将测得的绝对转角误差在控制器中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加以有效的补偿。最后,对结构设计和误差补偿校正的效果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当测量步距为1°时,双向绝对定位精度优于1.008″;当测量步距为10°时,双向绝对定位精度为0.648″;回转轴系的轴向晃动误差小于±5″。以上结果验证了该角位移平台具有机械精度高、转角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等技术优势,能够满足拉曼光谱仪等相关仪器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38.
基于DSP+CPLD的车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源,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提出驱动控制系统采用DSP+ CPLD为主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该系统满足汽车行驶要求,能够实现平稳起动、连续变速、制动和倒车等功能.系统快速稳定、结构简单可靠,在电动汽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运用旋液流态化清洗技术原理设计模拟试验方案,在内置钢丝螺旋线的Φ57mm×3.5mm×1200mm不锈钢管内进行旋液流态化传热试验;建立了内置自转螺旋线的流动模型,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管内流体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条件下,旋液流态化传热系数明显高空管传热系数,强化传热效果高,总传热系数平均提高幅度为13.3%。数值模拟旋液流态化管和光管的表面传热系数都是入口处相对较大,然后逐渐减小,旋液流态化的传热系数变化较均匀,空管表面传热系数先有一定的幅度而后趋于平稳,旋液流态化的明显大于空管的传热系数,其平均值提高了10.7%,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0.
用于机器人伺服电机的PWM功率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电机上的由微机控制的PWM功率接口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此功率接口采用了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型号为IRF530的MOSFET以及相应的驱动芯片IR2101,具有线路简单、设计思想明确、性价比高、应用广泛等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此功率接口的结构、原理,并给出实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