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Al(i-Bu)2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具有稳定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FeCl3 Al(i Bu)3 Phen胶体催化剂在25℃加氢汽油中,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测定相应的紫外 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l(i 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与Fe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Fe2+络合有阻止Fe2+被还原成更低价态的作用。适当过量的Al(i Bu)3形成双电层,使催化剂胶粒稳定,同时将Fe3+还原成Fe2+。  相似文献   
33.
FeCI3-AI(i-Bu)3-Phen催化剂的电导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C加氢汽油介质中,将FeCI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 Co( naph) 2 - Al( 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 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渡实验 ,证明了 Co( naph) - Al( 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 ,粒径在 1~ 1 0 0 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相似文献   
35.
Ziegler-Natta型钒系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 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 ,粒径在 1~ 1 0 0 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料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相似文献   
36.
给出在室温C_(60)-甲苯溶液聚结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为二级。在温度为25℃~35℃范围,C_(60)-甲苯饱和溶液的聚结动力学可用Smoluchowski快速聚结动力学描述,求得输运活化能为11.2kJ·mol~(-1)。  相似文献   
37.
雷尼镍活性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雷尼镍(Raney nickel)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活性中心,原始合金相组成和制备方法影响缺陷的类型,从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活性中心。对于普通加氢反应,相对应的活性中心将氢分子活化为弱吸附的线性Ni-H表面物种,使其参与加氢反应;对于不对称加氢反应,前手性底物吸附在手性活性中心之上,使其构型稳定,从而生成单一对映体。  相似文献   
38.
骨架镍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着活性中心 ,它将氢活化为弱吸附的线式 Ni-H表面物种 ,使其参与加氢反应 ,线式 Ni-H是可逆吸附 ,由气相H2 补充 ,完成催化循环  相似文献   
39.
<正> 用载有磷酸的二氧化钛(TiO_2)为催化剂,水为稀释剂,使α—苯乙醇在常压下气固相脱水制取苯乙烯,是近年来国外用哈康法生产环氧丙烷联产苯乙烯路线的笫三步。但是关于以 TiO_2为催化剂的催化动力学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在探索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提出催他机理,并决定了工业反应器的形式。  相似文献   
40.
<正> 在浓度为37%的甲醛水溶液中,通常加入7—12%的甲醇,阻止甲醛的聚合。由于甲醇用量太大,人们一直在寻找效率高,成本低,副作用小,易溶于水的稳定剂,目前,已经发现100多种物质对甲醛水溶液有稳定作用,其中四氯化碳调聚物较好。这些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含羟基化合物;含醚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