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主要通过广角X衍射(WAXD)、声速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对不同拉伸倍数与热定型温度工艺条件下得到高强聚酰胺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从而分析不同拉伸倍数与热定型温度对高强聚酰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热定型温度及拉伸的影响,高强聚酰胺纤维中不稳定的γ型晶态变化较明显,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纤维加工时的拉伸倍数及升高其热定型温度,都有助于高强聚酰胺纤维内部结构的稳定;拉伸倍数较高的高强聚酰胺纤维,虽然其结晶度并不高,但高倍拉伸却使纤维晶区与非晶区取向显著增加;高强聚酰胺纤维属于热塑性纤维,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使得纤维大分子链段热运动加剧,因而极易取向;用红外偏正光谱测定纤维晶区与非晶区的特征普带的吸光度,从而可以通过红外二向色性比较好的表征纤维的取向。  相似文献   
62.
63.
64.
织物切片技术是纺织品印染整理质量检验的一种直观测试手段。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并应用此技术对经染色和树脂整理的纯棉机织物进行切片、图象观察和成象记录。结果表明,织物切片后可保持其纱线的相对位置和纤维的原有状态,真实地反映织物纤维内部染色及树脂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65.
对不同拉伸倍数与热定型温度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高强聚酰胺纤维进行结构和染色性能的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强聚酰胺纤维对酸性染料吸附良好,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上染率;一定范围内提高纤维加工时的拉伸倍数及升高其热定型温度,都有助于高强聚酰胺纤维内部结构趋于稳定,但会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变得困难;热定型温度相对较高的高强聚酰胺纤维,使其大分子整体取向增加的同时,使分子排列变得松散,纤维内部孔隙增多,从而上染较好;在弱酸性染料上染过程中,氨端基含量相对较高的纤维其上染并不一定好,表明染料以非离子键结合的方式上染聚酰胺纤维在酸性染料上染过程中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66.
PTT/改性PET并列复合丝的具体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TT与改性PET并列复合纤维的特性;结合不同的织物组织设计,将其作纬纱应用于棉织物中,设计并织造出不同结构参数的多种机织物;测试了高应力和低应力下的拉伸弹性,并分析了PTT改/性PET复合纤维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TT改/性PET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弹性和折痕恢复性;织物组织、密度、是否含PTT改/性PET复合纤维均对织物弹性伸长率有影响;在较高和较低负荷作用力下织物回弹性表现出一定区别,低应力下含PTT改/性PET长丝的织物弹性要优于纯棉织物.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大麻纤维的表观形态、孔径及结晶度测试,分析液氨处理前后大麻纤维的结构变化.测试发现:经液氨处理后,大麻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无序区增加;纵向表面条痕和裂痕减小或消失,表面变得光滑;纤维孔径分布发生变化,微孔及大孔径数量减少.液氨处理前后麻纤维结构变化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采用直接染料对液氨处理前后的织物进行染色,对比染色结果发现,处理后的织物上染百分率低于未处理织物,大分子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不及小分子染料;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时,中温及高温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较好;低温型染料不宜用于大麻纤维染色,经液氨处理后织物的固色率及K/S值有所改善.液氨处理后的大麻织物,吸水性和保水性减弱,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导湿性和散湿干燥性.  相似文献   
68.
对闪爆处理后大麻进行化学处理,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温度、时间、助剂对纤维失重率和分裂度的影响,得出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最优工艺配比,并测定各工艺下的大麻纤维长度分布,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马源  周永凯  张华 《纺织学报》2014,35(6):68-0
由于涤纶长丝、微孔涤纶两种纤维的纤维表面及性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即使同浴染色也会出现色光不一致的现象。本课题通过耐碱性试验,确定了涤纶长丝及微孔涤纶的减量氧漂前处理工艺为:浴比1:30,烧碱浓度6g/L,高温去油剂0.4g/L,在1300C处理20min;为了减小两组分纤维的色差,通过分散染料筛选,确定了使两组份纤维表面得色深度K/S值相对较大,且色差ΔE相对较小、同色性较好的三原色分散染料:JRB兰、JFG黄、JFRB红,并且分别探讨了染料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四个因素对涤纶长丝及微孔涤纶纤维染色同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将不同种类的磷系阻燃剂和拒水剂配制成一浴整理液,以浸轧焙烘的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整理,分析整理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拒水性能。选择相容性较好的阻燃剂和拒水剂,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一浴整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试验配方为耐久性阻燃剂RUCO-FLAM VOD 300 g/L和防水防油整理剂SY-09 50g/L;最优工艺条件为110℃烘干180 s后170℃焙烘120 s。经过阻燃拒水一浴整理的织物续燃时间≤4 s,损毁长度≤8 cm,符合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要求,且织物拒水性能达到3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