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介绍了虚拟主从同步控制在高精度龙门式机器人中的应用,描述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基于LTi高端伺服驱动器Servo C-Plus以及控制器Motion One,使用符合IEC61131-3标准并支持Code Sys V3.0平台的PLC编程语言,实现了双伺服电机的同步控制,大大提高了龙门式机器人的精度、速度。  相似文献   
52.
研究气泡浮升直径对揭示过冷流动沸腾的传热机理至关重要。为探究流动工况对气泡浮升直径的影响机制,针对发动机缸盖沸腾区域的冷却通道设计了一个水动力相似的矩形实验通道,搭建了过冷流动沸腾可视化实验循环系统。基于该可视化实验系统,研究了系统压力、壁面过热度、流速以及液体过冷度对气泡浮升直径的影响,发现气泡浮升直径随着系统压力、流速以及过冷度的增大而变小,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气泡在浮升时刻的力平衡模型,该力平衡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25%。为了便于工程应用,基于气泡浮升直径的力平衡模型,建立了气泡浮升直径的经验模型,该经验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0%。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初步研究了放线菌JSD-1的抑菌活性,并优化了影响其抑菌活性的发酵条件,从而增强抑菌效果。本研究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琼脂打孔法和液态共培养法探究菌株JSD-1抑菌活性,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JSD-1抑菌活性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出影响JSD-1抑菌活性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00 g/L,尿素2.50 g/L,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5 ℃,pH 7.0,接种量5%,培养时间7 d。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可明显增强放线菌JSD-1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由优化前的10.08 mm增长至18.63 mm,有利于菌株JSD-1作为拮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发现JSD-1在病原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及衰亡期持续抑制其生长增殖,这表明菌株JSD-1具有很大的抗菌潜力,可作为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4.
以某钢铁公司第一炼铁厂2018年与2019年1-2月的煤气利用率变化对燃料消耗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煤气利用率提高对降低燃料消耗的重要性,以及该厂提高煤气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5.
李锦宁  周培 《建筑电气》2009,28(1):25-27
城市道路、桥梁照明不仅要满足夜间交通要求,同时也应成为景观的亮点,体现城市科技进步与现代化水平。面对能源紧张和产值能耗高的现状,照明节能必须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利用智能控制实现照明节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通过RTDS数字仿真系统的验证,改进软件程序和增加SER事件信息,可以使光测量系统在大动态响应下稳定可靠工作,准确区分、定位和记录光测量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而不会因某个通道告警而导致直流保护系统不可用。  相似文献   
57.
静态测试作为软件测试的重要方法,是保证民用机载软件中安全关键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介绍静态测试的概念和方法,采用自动化分析方法,基于软件分析工具LDRA Testbed从主要静态分析、复杂度分析、静态数据流、交叉索引、信息流和数据对象分析六大部分完成软件的静态测试过程,探究其测试原理和关键标准文件的配置,生成相应的代码审查和测试度量报告,以有效提高民用机载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前航天产品设计特点,分析Pro/E二次开发快速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Pro/TOOLKIT和VC2008开发平台的快速设计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研究并实现了模板派生、用户自定义特征及自动装配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管路快速设计系统实例说明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单晶铝线材连铸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单晶连铸技术原理,分析了单晶连铸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流体力学模型以及传热模型计算了液体金属压力和牵引速度。结果表明:根据模型确定的参数是合适的,并在铸型温度为690~780℃、冷却距离为50mm、牵引速度为1.1mm/s、开始时静压头为5~6mm、连铸时动压头为2mm左右的工艺条件下获得了ф8mm高品质的单晶铝线材。  相似文献   
60.
周培  唐熙文 《炼铁》2001,20(2):40-41
1 前言 高炉大型冷却模块技术是引进乌克兰的一项成功的专利技术,国内鞍钢、唐钢等已相继成功运用该项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将厚壁无缝钢管弯制成型,直接焊在炉壳上,再浇注耐热砼。以前运用这项技术都是在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