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神经网络根据油墨转移率影响因素的数据来预测其具体数值.通过对比径向基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最后选择径向基神经网络作为预测网络的模型.根据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和各自对油墨转移率影响的大小关系确定影响油墨转移率的主要因素.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试验条件,运用正交试验法和均匀试验法合理设计分组试验,将试验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样本数据.利用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使网络能够预测出不同影响因素下油墨转移率的数值.将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Elma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对比分析,以此证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2.

为了分析胶印机钢辊和橡胶辊间的微通道中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效应,首先对黏性耗散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微尺度的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生热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黏性耗散生热的油墨流体仿真模型,获得了油墨流体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等特性;通过不同通道尺度、不同油墨黏度的仿真对比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通道尺度和油墨黏度对黏性耗散生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通道尺度的减小,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通道尺度间近似为非线性的指数关系.随油墨黏度的增大,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油墨黏度间为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橡胶材料滞后生热以及生热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分析橡胶材料生热机理的基础上,对挤压接触对滚的一对钢-橡胶辊在转动过程中的生热进行研究,分析了随时间变化胶料温度升高的规律,以及橡胶的硬度和厚度参数对其生热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温度升高对橡胶力学性能,包括硬度、损耗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硬度大的橡胶温升大,橡胶层厚度越小温升越大,且温度升高会导致橡胶硬度减小、损耗因子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4.

为了研究橡胶结构的动态响应,需要准确建立本构模型.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圆盘形橡胶试样,获得橡胶黏弹因子、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等力学数据,建立超弹-黏弹本构模型,超弹模型表征橡胶的大变形特性,黏弹模型表征橡胶的滞后效应,其中黏弹模型参数是通过利用ANSYS拟合DMA实验所得松弛曲线数据获得,超弹模型参数是通过利用经验公式辨识得到.建立与实验条件一致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误差较小,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通过上述方法辨识模型参数所建立超弹-黏弹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仿真获得了圆盘形橡胶试样、立方块橡胶试样分别在周期性扭转载荷和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损耗等响应特性,并验证了所建立本构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研究立方块橡胶试样在超弹-黏弹本构模型、线弹-黏弹本构模型、单一的超弹本构模型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表明了本构模型的选择对橡胶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重要性,为工程实际问题中橡胶本构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针对作业车间批量生产的调度及仿真问题,根据等分批原则,建立分批调度的数学模型,之后把分好的子批看成一个新的工件,对其重新进行编号并计算新的加工时间,利用遗传算法良好的全局搜索性能和禁忌搜索算法优良的局部搜索性能,引入混合优化算法进行生产调度;然后利用OpenGL建立生产车间以及加工设备的三维模型,并赋予场景初始化、设备初始化功能和视点移动、模型整体变换功能;最后利用分批调度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根据工件中每个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和加工消耗时间,设置触发器和定时器,并通过读取相应的加工设备编号确定加工的位置坐标,进行实时地调度仿真。  相似文献   
56.
为了了解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的特性,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印刷油墨在一软一硬两墨辊间接触区内的最大压力及油墨墨层厚度进行了分析.应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国产某品牌黄色印刷油墨的黏压系数,通过弹流润滑基本方程的建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分析了载荷、速度、材料的改变对接触区内油墨压力及墨层厚度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载荷增大时墨层压力随之增加,墨层厚度逐渐减小,墨层厚度随载荷增大而减小的幅度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两辊对滚速度增大时油墨墨层压力几乎无变化,墨层厚度随之增大;硬辊弹性模量的变化,对接触区内油墨压力及油墨层厚度的影响不大;软辊弹性模量增大时最大墨层压力随之增大,但墨层厚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
为了分析胶印机钢辊和橡胶辊间的微通道中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效应,首先对黏性耗散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微尺度的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生热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黏性耗散生热的油墨流体仿真模型,获得了油墨流体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等特性;通过不同通道尺度、不同油墨黏度的仿真对比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通道尺度和油墨黏度对黏性耗散生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通道尺度的减小,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通道尺度间近似为非线性的指数关系.随油墨黏度的增大,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油墨黏度间为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8.
椭圆线圈在平板电磁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成形过程中工作线圈的形状及尺寸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受力并对变形结果起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得出应用椭圆线圈进行成形,工件所受的磁场力的分布规律,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圆形线圈成形工件的比较,得出椭圆线圈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59.
电磁成形中板料厚度与变形深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铝板的电磁胀形试验,发现在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厚度的板料有不同的变形深度,而且在试验条件下,对于性能相同的材料,厚板的变形深度比薄板的要大。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板料厚度可以导致不同的设备能量利用率,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趋肤效应。在设备能量相同的情况下,若板料厚度小于趋肤深度,则板料的厚度越大,变形深度越大;板料厚度大于趋肤深度时,板料厚度越大,变形深度越小。并且分析了如何能获得一个最高的设备能量利用率,得出了设备电容与放电回路电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指导电磁成形的工艺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印刷色彩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印刷色彩质量进行评价。对BP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对网络模型的专家样本进行改进,即在国家对印刷色彩质量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分析构造出训练样本,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识别的准确性;采用基于黄金分割理论的优化算法对BP网络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进行优选,使模型在进行较少次的循环迭代后训练误差收敛到最小,从而提高网络模型的性能。实例表明,此印刷色彩质量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评价结论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能够细致划分印刷品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