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模拟番茄酱生产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持续进行185 d的实验,取系统趋于解体时的颗粒污泥,低温(-18℃)保存260 d,在进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持续进行了135 d的活性恢复实验,考察系统恢复活性的颗粒化过程及颗粒的部分理化性能。结果表明,恢复实验的系统启动速度明显加快;2期实验中颗粒污泥生长过程及外观形态变化、粒径分布差异均较大。相比之下,第2代颗粒污泥组成较为多元,絮体污泥比例大,颗粒污泥的沉速和密度随粒径大小呈正相关,导致差异的原因是成粒机理不同所致。而第1代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更好,能使反应器中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和处理设施容积。  相似文献   
22.
采用淹没式水解-好氧附着生长生物反应器(SAGB)技术对直链垸基苯磺酸钠(LAS)质量浓度高达100 mg/L 的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水解 SAGB 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好氧 SAGB 池水力停留时间为6.0 h.研究结果表明:水解段污泥龄较长的微生物对 LAS 的起泡组分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将 LAS 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使废水的 BOD/COD 值由0.25提高到约0.45,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工程运行表明:合成洗涤剂废水ρ(COD_(Cr))=301~453 mg/L,ρ(LAS)=129~164 mg/L,ρ(PO_4~(3-))(以 P 计)=2.3~4.2 mg/L,采用物化预处理—水解 SAGB—好氧 SAGB 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ρ(COD_(Cr))=50~81mg/L,ρ(LAS)=2~4 mg/L,ρ(PO_4~(3-))(以 P 计)=0.1~0.3 mg/L,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3.
采用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以好氧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3个不同运行条件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考察了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剪切力、沉降时间等运行参数的调控,3个反应器(R1~R3)分别在第14、16和14天出现了细小颗粒,成熟后的颗粒污泥粒径可达到1.0 mm,其中R1、R2中颗粒的粒径无明显差别,而R3中颗粒的粒径较R1,R2中的略大;成熟的颗粒污泥周围出现大量原生动物,各反应器内污泥的SV1值保持在29-40 mL/g内,显示出良好的沉降性能.成熟的颗粒污泥对有机碳源具有较强的吸附与降解性能,并且具有同步硝化反稍化能力.各反应器出水COD浓度稳定在30 mg/L左右,NH4+-N浓度<1.0mg/L,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通过构建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以探讨该系统对低污染河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菌落结构与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浓度沿水流移动方向不断降低,对氨氮、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2.5%、84.0%、61.0%、67.9%。各湿地单元中菌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其菌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5.
采用复合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在进水CODCr、NH3-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5、9.5、0.86 mg/L的情况下,对应水质指标的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4.6、0.41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76.5%、51.6%、52.3%,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复合生物膜反应器占地面积较小,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6.
应用数学模拟技术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系统进行模拟工艺设计,并对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达到一定值,回流比、氧化时间和SRT对颗粒型有机物(CODSS)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有机物(COD)、溶解性有机物(SCOD)和NH4+-N去除率影响较大。絮凝时间对出水COD、SCOD、CODSS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当絮凝时间过短,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对CODSS的吸附率和微生物对SCOD和NH4+-N的利用率。综合各种因素,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理想运行参数为:回流比为0.6,絮凝时间为40 min,氧化时间为1.5h和污泥龄为6d。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两级氯化钙化学沉淀法处理家电生产前处理工序含磷废水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 ,在进水磷酸盐 (以P计 )为 10~ 50mg/L时 ,分别控制钙磷化学计量比为 2∶1、5∶1,pH为 10 0~10 5、10 5~ 11 0 ,经过两级化学沉淀处理 ,出水磷酸盐 (以P计 )为 0 174~ 0 189mg/L。  相似文献   
28.
基于MATLAB平台对好氧颗粒污泥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模拟,考察了2种工艺在不同温度下稳定运行时,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脱氮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实际工程条件下实现高效脱氮除碳的工艺及其运行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影响较大,而对MBBR影响较小。25℃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Cr、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4%、91%、89%,MBBR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5%、96%、95%;10℃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Cr、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下降至88%、73%、68%,MBBR对其去除率分别下降至95%、91%、90%。  相似文献   
29.
采用生物絮凝吸附-倒置A2/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校园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回流比参数优化对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为7 h,活化污泥回流比为40%时,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效果最佳,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与91.31%,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02%与96.99%,对...  相似文献   
30.
由于进水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形成的混合型污水,导致进水有机碳源不足以及还存在好氧池污泥浓度较低等问题,致使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不高。所以考虑对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进行以下改进:预缺氧池和厌氧池同时进水,进水量分别为0.2Q、0.8Q;好氧池添加悬浮填料等。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常规MSBR工艺与改进型MSBR工艺对混合型污水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78.82%,改进型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0.35%;常规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0.51%,改进型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6.94%;常规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7.12%,改进型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9.45%;常规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1.50%,改进型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71.30%。由此可得出,改进型MSBR工艺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