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降低准均质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电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配合稀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正常工作,开发了一套稀燃汽油机电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任意设定汽油机浓、稀燃的空燃比大小和间隔时间长短,而且可以使稀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在稀燃时,控制汽油机按稀燃状态运行;而在浓燃还原再生过程中,电控系统自动调小节气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使得汽油机对外输出的扭矩稳定.将该系统应用于一台丰田8A-FE16气门EFI汽油机,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稀燃电控系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稀薄燃烧汽油机爆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是确定稀薄燃烧对于汽油机爆震倾向的影响,为稀燃发动机中增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在一台模拟增压的汽油机上进行,试验时通过改变燃料的辛烷值,直到出现轻微爆震的方法来确定发动机的爆震特性.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对于汽油机爆震的影响,根据关注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保持进气量不变,汽油机的爆震倾向会随着空燃比的增加而减小;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发动机的爆震倾向会随着空燃比的增加而略有增大.因此,为保证稀燃汽油机的动力输出而采用增压进气会使得发动机的爆震倾向增加,应用中需要同时采用其他技术措施抑制爆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本文提出的测量燃烧气体温度的剪切干涉法,可测得全场温度分布,具有光路简单、对外界振动不敏感等特点。数据可由摄像机采集、计算机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44.
螺旋进气道在铸造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从而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的动力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作者设计了几种机构来模拟不同类型的偏差,如带有倾斜误差的进气道、带有纵向胀大误差的进气道以及带有偏心误差的进气道等。在稳流试验台上检测气道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倾斜气道会显著影响涡流比。抬高气道入口端会明显降低涡流比,反之则涡流比提高;气道胀大会使流量系数和涡流比都降低;当偏心出现在气道出口方向时,涡流比略有增加;当偏心出现在气道入口方向时,涡流比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5.
利用CFD软件AVL-FIRE对某型号直列四缸水冷柴油机的冷却水腔进行了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缸体冷却水腔内冷却液的流速分布、传热系数分布及压力损失。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优化改进方案,使得各缸气缸体处冷却水流量分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该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并为柴油机的冷却水套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核-壳结构纳米磁性颗粒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克服了磁性粒子易于团聚、化学稳定性不高、易受氧化、表面羟基不足等缺点。文中综述了Fe3O4/聚合物和Fe3O4/SiO2两大类核-壳结构的纳米磁性复合颗粒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硅烷化反应法、聚合法、自组装法、超声波法、高温合成法、凝结法、超临界流体...  相似文献   
47.
分析了二冲程均质发动机UHC和CO的来源,介绍了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UHC和CO的方法.试验是在二冲程发动机怠速废气再循环量较大情况下进行的,怠速时,通过在SI二冲程发动机上增加EGR,发现UHC从7 800×10-6降低到3 000×10-6,CO从3%降低到0.2%,循环变动也减小了.EGR中的活性物质与新鲜充量充分反应改善了预燃过程.由此证明,可以通过增加EGR实现发动机稳定运行,并在当量比和稀燃条件下得到了同样结果.试验表明,UHC和CO主要来自余隙中的残余燃料,说明燃烧温度不是影响UHC和CO的主要因素,决定因素是第一阶段燃烧前缸内发生的预燃反应程度.活性物质的重要性已被试验证实,试验中用氮气和空气代替EGR稀释混合气,发现火花点火在EGR中是可行的,在空气和氮气中却不行.  相似文献   
48.
利用气道内燃油二次喷射技术可以在气缸内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改善汽油机稀薄燃烧过程。在一台4缸16气门发动机上,利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固定两次喷油总量,改变两次喷油比例和二次喷油时刻等参数,可以实现对二次喷油过程的优化,改善混合气形成,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扩大稀燃极限。采用不同喷油比例,在不同空燃比时实现的节油率为7.7%~19.2%。空燃比越大,二次喷油比例对燃油经济性的改善越明显。选择合适的二次喷油时刻,在气流运动的作用下,有助于对火花塞附近区域混合气进行有效加浓。  相似文献   
49.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用的聚合物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采出液中见到聚合物,给油井生产和污水处理带来了难题.对聚丙烯酰胺进行降解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有关聚丙烯酰胺降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机械降解、热降解、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结合自行研制开发的一台摩托车发动机,本文阐述了改善摩托车发动机燃烧、节能、净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对诸如多气门、快速滚流燃烧、电控燃油喷射以及排气污染控制等技术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