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某厂采用硫酸化焙烧系统处理铜阳极泥,同时处理铅阳极泥。因建厂时间长,大部分技术设备落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不适合现代生产的要求,于是该厂对此系统的工艺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改放料方式为侧放料,更换焙烧回转窑密封材料,降低真空泵的功率,循环使用真空泵密封用水,浸出置换反应釜搅拌采用减速机传动,采用压滤机取代离心机等。改造后,有效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烟气的外溢,降低了环境污染,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硒的回收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32.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得到非均质模型整体及各层的含水饱和度沿程分布,实现了岩心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分布可视化和表征定量化。分析水驱后各层剩余油分布,以及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小层提高采收率状况。DQZ3组和DQZF1组层内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后采出程度分别达77.3%和72.2%,较水驱分别提高了39.4%和21.9%。DQZ3组和DQZF1组模型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4.1%和2.7%。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不仅能有效动用水驱阶段不能动用的中、低渗透层剩余油,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驱阶段动用程度已经很高的高渗透层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3.
阐述我厂用“二转二吸”取代“一转一吸”制酸工艺的必要性 ,对影响我厂“二转二吸”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保持我厂二氧化硫高水平转化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轮轨力应变信号在采集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轮轨力应变信号中存在的基线漂移和随机白噪声,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采用db 6小波基,根据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以大尺度分解的逼近分量估计基线漂移成分,从而消除基线漂移;对于随机白噪声则是运用小波阈值去噪法,先根据离散有限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确定小波分解的最优分解层数,然后采用最小最大阈值以及硬阈值函数,从而实现对白噪声的滤除。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都表明该去噪法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低渗岩石孔渗及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相对渗透率是开发实验中基本的测量参数,但现有的开发实验方法主要都是针对中高渗油藏的,对低渗油藏岩心样品缺乏统一、规范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低渗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总结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6.
在湿法炼锌工艺中,采用锑盐除钴法产出的净化钴渣经过酸性浸出后,锌、镉、钴等有价金属进入溶液,铜进入浸出渣。浸出液经过双氧水氧化除铁、低温锌粉置换除铜后,用α-亚硝基-β-萘酚的碱性溶液进行沉钴,沉钴渣经过酸洗除杂后,进行氧化焙烧而得粗Co2O4。该工艺,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7.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埋存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埋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通过构造空问储存、束缚空间储存、溶解储存和矿化储存等机理来实现.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地质埋存潜力可分成理论埋存量、有效埋存量、实际埋存量和匹配埋存量4个层次.对注水开发油藏和二氧化碳驱油藏,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埋存潜力可用类比法和物质平衡法计算,得到理论埋存量和有效埋存量,理论埋存量是油藏所能接受的物理极限量,有效埋存量表示从技术层面上综合考虑了储集层及流体特性各种因素影响的埋存量,是理论埋存量的子集.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埋存量时二氧化碳在原油中溶解量占有较大比例,不可忽略,用类比法计算埋存量的关键问题是确定二氧化碳利用系数.实例表明该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可用干中国油田二氧化碳埋存潜力评价.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38.
列车-轨道系统竖向动力分析的车辆轨道单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列车-轨道系统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问题动力学分析的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推导了两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整个列车-轨道系统只需离散成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其中轨道系统离散成轨道单元,一节车辆离散成一个车辆单元。该模型具有程序编制容易、计算效率高的特点。作为应用实例,给出单轮通过和考虑轨道完全平顺和具有随机不平顺条件下整车通过时车辆和轨道动力响应分析的二个算例。  相似文献   
39.
为验证发动机地面试车试验中试车钢索的抗拉强度,需要进行钢索拉伸试验。由于钢索破坏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大,需要对钢索拉伸试验中试验件的安全保障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钢索拉伸试验的控制原理及控制过程中影响试验件安全的控制参量,总结各参量设置及对应的检查保护机制,这对钢索拉伸试验的安全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并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结构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40.
为获取全动V形尾翼结构的载荷-时间历程,优化结构维修期,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面向批产的全动V形尾翼载荷标定试验方法,通过改进加载方式与应变电桥的数据采集方法,解决了整机状态下V形尾翼加载空间狭窄、加载力线干涉等问题,实现了面向生产线的V形尾翼载荷标定试验。与整机状态下标定试验结果的比对表明,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此类结构载荷标定试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