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标准结合西藏的能源供应模式和生态特点,提出通过主、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保温方法解决当地的采暖问题,主动式供暖系统以太阳能热水为主要热源;标准涉及供暖室内外计算参数的确定、热负荷计算、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等方面,为当地民用建筑供暖制定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方法对武汉、南京与庐江3个城市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调研,获得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364套环境参数和人体热反应数据。以中性温度和80%的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的形式,量化了使用风扇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该地区夏季未使用风扇状态下热中性温度为26.6℃,80%的居民可接受温度上限值为29.5℃;使用风扇状态下热中性温度为27.3℃,80%的居民可接受温度上限值为30.7℃。  相似文献   
53.
目前空调湿负荷计算只考虑人员设备散湿和新风,但对于我国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的湿热地区,不能忽略墙体湿传递的影响。本文通过WUFI-PLUS软件对琼海地区某建筑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考虑与不考虑墙体湿迁移对该地区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及空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考虑传湿与否最终表征在墙体内表面温湿度和墙体导热系数上。全天空调工况下,墙体导热系数的增量起到主导作用,考虑传湿的显热负荷高于不考虑传湿时。白天空调、夜间自然通风工况下,墙体表面吸放湿起到主导作用,考虑传湿时的显热负荷低于不考虑传湿时,而潜热负荷则高于不考虑传湿时。对于白天空调、夜间自然通风的建筑室内环境,由于墙体吸放湿伴随着吸放热作用,考虑传湿比不考虑传湿时的夜间室内温度升高0.5℃,相对湿度降低了5%。本研究可为湿热地区建筑确定空调设备容量提供一定依据,避免空调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具有不同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再生需结合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策略。本文从草原生态观内涵出发,对祁连山北麓牧民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在建筑选址、资源利用、空间布局,建构方式四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通过甘肃肃南牧民定居点居住建筑设计研究提出西部山地草原地区传统建筑技艺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再生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新型原竹龙骨组合结构绿色住宅体系的固定式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原竹龙骨组合结构与传统建材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2)通过对并网系统与独立系统的光伏组件安装倾角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并网系统全年最佳安装倾角在10°~30°范围内,独立系统,应周期性改变安装倾角。研究结果对新型原竹龙骨组合结构住宅与太阳能利用的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为考察三亚地区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热舒适状况,选取当地典型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各一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物理量;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旧民居热感觉较新民居略好,夜间较白天略好;并对新旧民居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对当地民居今后的设计提出建议:在外围布置辅助空间与廊道、设通风阁楼、以两层为宜、加强日间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除湿降温等。  相似文献   
57.
从水泥基体和增强纤维两个方面综述混凝土增韧防裂的原理,分析增韧防裂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效果,介绍了典型应用工程。从分子、微观和细观三个层次,阐述了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聚合物对水泥基体增韧的作用机制。从纤维 基体界面作用力、裂缝形成和非稳态扩展抑制等方面,论述纤维种类和特性对混凝土硬化前后阶段增韧防裂的作用规律。基体增韧与纤维增韧相结合,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拉伸应变和断裂能,并有效降低裂缝宽度,抑制裂缝扩展。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高海拔低气压条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超声波速相关性的影响,分别在高海拔地区(西藏山南)与低海拔地区(广西南宁)进行了不同水灰比混凝土试件的制备与强度、超声波速测试,研究表明,低气压条件下7~56d龄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标准气压条件下相同配合比混凝土高出约5.8%~38.2%;低气压条件下混凝土的超声波速低于标准气压条件下相同强度混凝土,不同气压下混凝土超声波速与强度存在不同的线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气压下混凝土超声波速与强度的相关关系模型。通过压汞试验(MIP)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混凝土超声波速受微观结构中固体超声波速及孔隙率两因素共同影响的机理,建立了不同气压下混凝土固体超声波速的计算模型。基于混凝土超声波速与强度的相关性及不同灌注工艺的密实程度,提出了不同气压条件下钢管混凝土的核心混凝土密实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9.
以菱镁矿为原材料,通过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入炉菱镁矿的颗粒尺寸等工艺参数的调整制备了轻烧氧化镁膨胀剂。采用重量灼烧减法和柠檬酸法分别测定了轻烧氧化镁膨胀剂的烧失量和水化活性,阐述了轻烧氧化镁烧失量和水化活性与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入炉菱镁矿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当地居住建筑的节能目标及节能设计的方法.针对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当地社会自然条件及建筑居住环境的实测调查为基础,提出该地区适宜采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为主、主动式太阳能供暖和其他供暖方式为辅的供暖方式.标准的节能设计计算采用了规定性和性能化两种方法,引入负荷集热比作为评价建筑节能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