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BM再入段机动会导致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对其的跟踪、识别和拦截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区间预测的Verhulst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区间预测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修正后的样本带入Verhulst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对算例验证,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预测数据。对三种方法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方法收敛性好、误差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针对工程应用的需要,给出一种根据实时动态数据确定模糊密度调节系数的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糊密度动态调节的融合目标识别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给出了各种模糊积分用于目标融合识别时的识别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文章详细讨论了对DOS环境下的SIMAN仿真语言进行32位Windows化改造(Win_SIMAN)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完整地讨论了用Microsoft Fortran PowerStation 4.0、Microsoft VisualC++5.0和Win_SIMAN创建32位Windows仿真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关键部分用源代码加以说明并已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34.
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出发,提出了双基地雷达探测目标的判定式,给出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抗自卫式有源压制性干扰和抗远距离支援式有源压制性干扰的数学模型,在基于区域网格剖分的方法上,对两种干扰条件下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进行了仿真,并与单基地雷达在两种干扰条件下的探测范围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在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5.
针对空战仿真系统中作战飞机编队的复杂决策问题,运用Agent方法建立了飞机编队的决策行为模型.首先,分析了作战飞机编队Agent的功能和体系结构.其次,提出集成规则和范例推理的编队飞机Agent推理决策模型,解决了决策行为模型中规则知识和经验知识之间的矛盾,使仿真实体更具智能性.最后,引入主从对策和黑板知识系统建立了编队飞机内部的决策协调模型,使空战仿真中的群决策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36.
37.
采用Agent体系结构表达空袭实体,引入了集成范例学习和推理及规则推理的综合决策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结构化经验知识和规则之间的矛盾。提出不确定性的区间数运算规则、含元级知识的冲突解决和分层搜索策略,在保证最佳对抗策略的同时提高了实体的反应速度。构建空袭目标流的反应行为模型,使生成的空袭目标流具有一定的智能,能够较为逼真地模拟实际空情,弥补以往目标流生成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空袭目标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目标威胁值是目标攻击意图与目标攻击能力的有机结合的思想, 并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 建立了目标威胁评估的数学模型, 为进行有效的目标威胁评估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39.
针对作战决策同步难以定量化研究问题,提出从时间角度来定量研究作战决策同步。首先,从时间消耗角度分析作战决策同步过程,提出作战沟通的时效性指标;其次,建立具有时滞耦合效应的作战决策同步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可知,该模型克服了由群体沟通意见模式造成沟通后决策水平不一致的缺点。提出采用调整网络联接和转移决策目标节点的方法,可提升作战决策同步性能,为作战决策同步定量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由于地面站测量精度的限制,利用卫星位置的瞬时测量数据计算其轨道根数一般存在较大误差。研究了利用地面站对卫星的多次测量数据,对目标卫星的初始轨道根数进行改进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轨道改进算法。介绍了利用该方法进行轨道改进的基本原理,及对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详细说明了算法实现流程,并给出了针对卫星轨道改进问题的编码方式,选择、交叉、变异操作方式及其评价函数。最后,通过例子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计算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