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YT型自动调速器是一种机械液压型调速器.在电站调试中,该调速器的油压装置调试的内容有下面5个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低温甲醇洗装置氨冷器出现内漏后对生产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置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氨冷器出现少量泄漏时延续生产的处置措施,即通过在氨冷器壳侧进出口设置盲板隔离、降低氨冰机入口压力和开启液氮洗冷箱直补液氮等方式为低温甲醇洗装置补充冷量。处置措施实施后,合成氨装置生产负荷达到98%,使生产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3.
常见植物挥发物对烟蚜的驱避和抑制定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烟蚜具有驱避活性的挥发物,采用四扇区嗅觉仪测定了56种常见植物挥发物对无翅蚜的驱避作用,在网罩中测定了驱避活性物质单独或混合使用对烟蚜定殖行为的影响。驱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E2,Z6)-壬二烯醛、柠檬醛、肉桂醛、樟脑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种挥发物对烟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活性,冰片、油酸和6-甲基-5-庚烯-2-酮具有显著的驱避活性,而所有绿叶气味类和硫醚类挥发物没有驱避活性。抑制定殖测定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E2,Z6)-壬二烯醛和柠檬醛的抑制定殖活性较强,抑制定殖百分率分别为67.01%、61.73%和60.68%,且这些活性物质二元混合后均表现为加成效应。化学结构分析表明,活性挥发物有两大类共性结构,分别是共轭烯醛类和二环[2.2.1]庚烷碳架结构。  相似文献   
44.
付国 《汽轮机技术》1993,35(4):52-53
针对200MW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高压胀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爆特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基于多物 质流固耦合法,建立了构件、空气和炸药的数值模型,对钢管混凝土柱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 形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爆炸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类型与作用其上的超压峰值及正压 作用时间直接相关,三种典型破坏形态分别是,低超压峰值-高持时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破坏;高 超压峰值-低持时爆炸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二者之间,发生弯剪破坏;对比方形截面,圆形截面 柱具有更强的抵御爆炸荷载的能力;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强以及含钢率的提高,可有效降低柱中点 水平残余变形;提高钢管屈服强度,可降低柱中残余变形,当钢材强度等级≥345MPa时,继续增大屈服 强度对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爆性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6.
在室内采用两向选择式嗅觉仪测试了12种调味料粉末及其二氯甲烷提取物制备的琼脂凝胶对绿豆象成虫的驱避率.结果表明,天然调味料粉末中,驱避效果较好的有肉桂皮粉、芥子粉和川姜粉;经过二氯甲烷提取和琼脂包结处理之后,芥子的驱避活性基本和天然粉末一样强,而其他调味料的琼脂胶样品的驱避率和其天然粉末相比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7.
长山热电厂48sh—22/24sh—19型循环水泵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山热电厂1、2号泵房分别安装6台24sh-19型和4台48sh-22型循环水泵,运行情况表明这两种泵的设计扬程偏高,流量偏小,夏季10台泵全部投入运行,循环水流量仍缺1000多t/h。此时各泵的运行工况点已偏离最佳工况点较远,运行效率低,耗电量大。采用壳体不动,只改叶轮和密封环的方案对两种泵进行技术改造后,24sh-19G型和48sh-22G型泵的最高效率分别达到87.26%和88.48%。两种泵改造后由于流量增大、扬程降低、运行效率提高,耗电量大大降低。10台泵全部改造后每年可实际节电8.21×10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混杂钢纤维(SF)-聚丙烯纤维(PPF)-硫酸钙晶须(CSW)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高温试验(200~800℃),研究了混杂纤维增强UHPC高温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形貌观测,探讨了基体裂缝发展过程中多尺度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UHPC的质量损失率呈增大趋势,而超声波速则呈下降趋势,同时混杂SF-PPF-CSW对基体超声波速的降低有一定减缓作用;当温度小于400℃时,混杂SF-PPF-CSW增强UHPC的弯曲强度变化微弱(<5%),超过400℃后则迅速下降,在800℃下仅为初始强度的19.2%~24.7%;残余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400℃时达到峰值,较常温时提升了48.9%~62.0%;各温度下,掺加SF-PPF-CSW的UHPC物理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其中混杂1.7%(体积分数)SF、0.3%(体积分数)PPF、1.0%(体积分数)CSW对UHPC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9.
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考虑了地震作用的首次超越破坏与累积损伤破坏两方面因素,较好的定义了结构的破坏,被后续研究广泛应用,但无法区分不同幅值作用下结构破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位移幅值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特点,研究了结构损伤与结构耗能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弹性阶段(位移幅值小于一倍屈服位移)的试件几乎不发生破坏,造成钢筋混凝土柱破坏的能量集中在相持阶段和破坏阶段,定义非弹性阶段引起结构破坏的滞回耗能为导致结构破坏的有效耗能。基于有效耗能假设引入有效耗能因子e,提出了改进的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对建议模型进行了21组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有效耗能因子可以反映相同耗能下不同位移幅值引起的结构破坏差异,有效耗能因子e物理意义明确,改进后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计算精度高,离散性小,能够区分不同位移幅值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差异,较好地评估了RC结构的损伤性能。  相似文献   
50.
总结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破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建筑物倒塌破坏的系统性和不确定性,对比了不同的倒塌破坏准则和倒塌破坏分析方法,给出了建筑物倒塌的临界状态定义。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倒塌破坏准则无法准确定义结构的倒塌破坏;时程分析法更为精确,且较少地引入了地震动随机性影响,更适于结构倒塌研究;建议的倒塌破坏区间能够更好地反映倒塌破坏特性;塑性变形集中是框架倒塌的主要原因,应重视柱端塑性铰发育导致的结构整体性能退化;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定量研究建筑结构的倒塌破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