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通常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2.
论述了水隔离浆体泵输送系统产生水击的原因及危害,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浆体输送系统管道中压力波的传播速度,时间及压力增值,并给出了水击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五班三运转”的生产方式及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75.
山西铝厂100m2辊子卸料转鼓式真空过滤机是引进法国道尔公司产品,用于拜耳法生产系统赤泥分离和洗涤工序。本文结合山西铝厂多年生产实践经验,阐述了提高100m2过滤机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对于山西铝厂拜耳法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6.
通过在金刚石表面镀钛来改善金刚石和铝基体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并用气压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60%的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研究镀钛后金刚石颗粒的物相组成、不同镀层厚度和不同颗粒尺寸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用H-J和DEM模型预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镀钛后金刚石颗粒的物相由金刚石、碳化钛和钛三相组成;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界面传热系数减小,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减小;颗粒的尺寸越小,这种变化趋势越明显;相对于H-J模型,DEM模型更能准确地预测镀钛金刚石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通过计算得出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临界镀层厚度为1.5μm,当超过此临界镀层厚度时,镀层反而不利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采用纯N, 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纯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以及DMSO/DMF不同体积比例混合溶剂制备钙钛矿(CH3NH3PbI3)薄膜, 并系统研究了不同溶剂对钙钛矿薄膜微结构及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DMSO在混合溶剂中比例增加, 钙钛矿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增大, 碘化铅(PbI2)残留量降低, 同时薄膜中有序的钙钛矿晶体所占比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并且当DMSO占混合溶剂体积比为60%时达到最大。薄膜Urbach能, 载流子寿命以及PbI2含量之间的关系表明, 微量的PbI2可有效钝化钙钛矿薄膜的缺陷。经过优化后(DMSO占混合溶剂体积比为30%),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5.1 % (VOC=0.99 V; JSC=20.9 mA/cm2; FF=0.73)。  相似文献   
78.
多晶硅薄膜的铝诱导晶化法制备及其晶粒的择优取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铝诱导非晶硅薄膜晶化技术制备了多晶硅薄膜,并研究了多晶硅的成核和生长特性。非晶硅薄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其表面沉积铝薄膜后经不同温度的氮氛围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退火后的硅薄膜层与铝层发生置换,所生长的多晶硅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150nm。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揭示,薄膜的晶向显著依赖于退火温度,较低温度下,铝诱导晶化速率较慢,薄膜的优化晶向与非晶硅薄膜中团簇的初始原子排列趋势紧密相关。而较高温度下,铝诱导晶化促使多晶硅(111)择优成核及随后的固相生长。  相似文献   
79.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碳化硅(Si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光致发光技术研究了样品的发光特性.分析表明,在500℃的衬底温度和高氢气稀释条件下,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红外吸收谱主要表现为SiC TO声子吸收,X射线衍射显示所制备的纳米SiC薄膜为6H结构.采用氙灯作为激发光源,不同氢气流量下所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呈现出峰值波长可变的紫外发光.  相似文献   
80.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用于行波型超声物料输送装置的压电输送振子进行了模态分析,讨论了压电输送振子结构参数对振动模态的影响,为压电输送振子进一步的结构参数修改提供了指导,为行波型超声物料输送装置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