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对电动自行车质量(重量)的理性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四部委依据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对电动自行车做出的40kg质量限制的规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12年之前执行该标准与现在相比,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质量、使用对象、使用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仍然用40kg来衡量电动自行车合格与否就显得不合理,缺乏与时俱进,缺乏对目前居民电动自行车出行现状的充分了解。我们认为,目前在合理限速的前提下,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不应太"斤斤计较"。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双车道公路线形一致性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速是对线形状况最直接的反映.通过研究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提出用样本均值、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值等车速分布特征指标分析线形设计的一致性.通过对运行车速和设计车速的研究,提出用速度差值评价线形一致性的方法,并给出双车道公路线形一致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较为合理,为双车道公路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审批阶段没有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控制是目前交通影响分析(TIA)实施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此,提出基于交叉口剩余容量推算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并建立了关系模型.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瓶颈,该方法通过预估交叉口流量转向比例,并结合交通组织确定了交通量在路网上的分担比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项目发生/吸引交通量对交叉口的影响,及其对土地开...  相似文献   
15.
16.
为提高自动驾驶技术中的车辆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GRI的多车协同定位方法。采用该方法时,一辆车依据GPS定位信息对本车位置进行估计,再通过车车通信接收周围车辆发来的根据其GPS测定的位置及其与该车相对位置而估计的该车位置。将这些位置信息进行融合,通过一定的修正,估算出该辆车更为精确的位置。最后应用MATLAB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仿真,以模拟多车直行跟随和换道行驶场景。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能有效提高车辆的定位精度,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跟车工况下个体驾驶行为特性及其辨识,以驾驶人自然驾驶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频域分析及时频分析,多尺度对比驾驶人加速度、碰撞时间倒数、跟车时距等跟车轨迹特征参数分布的差异性;利用统计方法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能够表征驾驶人跟车习性差异的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参数输入结果,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驾驶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智能车辆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智能车辆人-机交互协同的满意度和接受度,构筑双层驾驶人跟驰模型框架,提出自适应驾驶人期望跟车间距和行为习惯的个性化驾驶人跟驰模型。首先,提取个体驾驶人跟驰均衡状态的数据,采用高斯混合和概率密度函数(Gaussian Mixture Model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GMM-PDF)建立第 1 层模型,即驾驶人期望跟车距离模型。然后,将期望跟车距离参数引入模型,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方法(Gaussian Mixture Model and Hidden Markov Model, GMM-HMM)学习驾驶习性,建立第2层模型预测加速度,即个性化驾驶人跟驰模型。其次,研究不同高斯分量个数对模型效果的影响,对比双层模型与 Gipps 模型、最优间距模型(Optimal Distance Model, ODM)、单层模型及通用模型的性能。最后,8位被试驾驶人的自然驾驶行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高斯分量数量与模型性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在最优高斯分量数量下,8位被试驾驶人在训练集上预测误差均值为0.101 m·s-2,在测试 集上为0.123 m·s-2;随机选取其中1位驾驶人的2个跟车片段数据进行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加速度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087 m·s-2和0.096 m·s-2,预测效果优于Gipps模型、ODM模型、单层 模型及通用模型30%以上,与驾驶人实际跟驰行为的吻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品牌运动洪波涌起.优势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弱势品牌和投机取巧者将面临淘汰出局!整个行业正在向健康良性的轨道迈进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簧.鼓励和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众多知名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借势发力.运筹帷幄、谋兵布阵,抢滩各主要大城市.甚至涉足国际市场,开始实施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一场残酷的品牌之战正在上演!于是,围绕着品牌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市场知名度等与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关的讨论在业界迅速展开.而权威人士认为:品牌价值等于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无形资产和品牌商标无形资产)加市场占有率加产品美誉度。企业界也纷纷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及品牌培育方面各出奇招群雄逐鹿.谁是真正英雄?品牌大战.究竟由哪些“王牌”统一天下?欢迎各知名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各著名代理、销售商提供新闻线索和资讯.我们将即时跟踪报道.欢迎社会各界关心电动车产业.致力于建设绿色家园的一切朋友参与讨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20.
倪捷 《电动自行车》2011,(12):2-3,6
对电动自行车标准中的重量规定进行了讨论,从撞击安全性、交通安全性的统计数据、车架结构安全性、当前居民出行需求、我国城乡路况环境要求等方面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要求进行了分析。认为所谓电动自行车的"超重"其实是有其内外在的合理性,不考虑内外在环境的变化,只用过去经验一味限制电动自行车的重量不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全体福利,现有电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