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社会科学   23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论述了三个相关层次的问题: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和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是中国式的侦探小说和西方式的公案小说;他们这样创作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文学的"偏食"和"误读";"偏食"和"误读"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文学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2.
沉淀成本效应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心理理性角度阐述沉淀成本效应的理性逻辑,打破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命题,从而表明沉淀成本效应存在本身就是在心理成本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因此,一方面,需要承认和理解沉淀成本效应存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克服沉淀成本效应,加强沉淀成本管理,从而创造出一个没有沉淀成本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定量方法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的基本发现是,频繁的流动和工作更换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群体特征.虽然起初的流动更多地是因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并不是每次流动都是针对原有起点的一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总体上来说表现为一种倒"U"型的轨迹,即前几次流动是垂直的向上流动,但当流动次数达到某个特定的值以后,无论是流入地、职业类型、流动原因还是获得新工作的途径,都呈现出逆向选择或向下流动的特点.因而,流动虽是一个不断寻找更好发展机会的过程,也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但过于频繁的流动反而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公共政策传递过程中科层损耗的博弈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政策传递过程中,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地方执行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当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效用函数与执行者的效用函数发生偏差时,个人价值最大化动机将导致执行者对公共政策作出符合其自身利益的理解并予以修正式执行,从而造成公共政策地方科层损耗,导致公共政策实际社会效益低于预期效益.本文在对地方科层损耗形成机制及其效应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深入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该分析突出了对公共政策传递过程的研究,弥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为提升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确保公共政策预期社会效益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5.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0~200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总量基数小,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为此,建议政府增加研发投入总额,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形式投资体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6.
生态隐喻方法是指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原理和知识映射到另外一个研究领域中,从而有可能给新的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启示的一种方法。生态隐喻方法现已成为一种系统科学方法的具体范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被滥用的倾向。为此,人们在应用生态隐喻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其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7.
张原  汤芸 《民族学刊》2016,7(1):81-87, 124-128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唐晓梅  杨戴云 《民族学刊》2018,9(3):25-30, 104-105
随着乡村“过疏化”蔓延,我国传统村落正在急剧消失。为应对这一危机,2012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工程。黔东南作为我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虽然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已成共识,但在实现路径上地方政府与村民仍存分歧。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尊重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二要尊重传统村落生成规律;三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四要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五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性;六要挖掘传统村落的典型性。同时,应积极落实国家项目;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日常管理;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农文旅”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0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逻辑起点和实践途径.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主体及相关范畴的表达日益明晰,形成了平行结构与点面结合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趋势,但在实践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形态与实践任务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10.
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亚林 《学术界》2008,3(1):62-69
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重大原则的提出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独特视角,以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和区域内各地区公共服务差异的实际为背景,以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研究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以及有效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