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社会科学   30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脑死亡立法的社会意义及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心肺功能完全丧失一直是判定死亡的标准。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这一标准已不再适应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脑死亡标准应运而生。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接受了脑死亡标准,并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条例。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脑死亡立法应当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促使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良好氛围;完善扶持政策,优化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发挥省社会力量办学协会的桥粱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为贵"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关心的乃是世道人心。其政治伦理学说有着完整的体系。即以个人修养节制个人行为 ,调整社会关系 ,进而达到太平的理想社会。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以“和”为特质的。“和”在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中占有终极的位置。可以说 ,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起于“仁”而终于“和”。“和”的概念兼有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学说中的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对孔子之志加以义理分析 ,有助于阐明“和”在《论语》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情商培育与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实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情商培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几个基本途径,从学生自身、课堂教育、心理辅导、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根据情商自身的特点指出了情商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服务理论为依据,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教育服务是教育产品,学校是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学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和需求者。指出学校应以经营的理念管理学校,以消费者(生源)为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服务的优势,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品牌和特色的优质的教育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银行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复合型金融工具在现代银行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拥有着巨大的并且快速发展的银行卡市场 ,开发和完善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迎接加入 WTO挑战和与国际同行竞争的突破口。本文着重论述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整合经营、采用积分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浙江海洋高等教育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弱势、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展浙江海洋高等教育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语言形式,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集中体现在句法结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文体和语体等诸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广告英语和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与不良行为的矫正程序,但由于近年来社会思潮朝着重视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以及惩罚本身存在的误用与滥用的问题,惩罚的研究与使用受到冷落与忽视。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与运用惩罚,加强对惩罚的作用机制、效果与有效的惩罚方式的研究,促进惩罚应用的科学化,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