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3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行社的行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盲目到逐步规范化的过度阶段,行政性的直接管理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转轨经济的实施,行政性管理已不适应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实施市场化导向的旅行社行业管理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52.
左宗棠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在西部开发与改造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的以农为本、综合发展 ,兴修水利、改善交通 ,开办工厂、促进近代化进程以及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环境等西部开发的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和评价 ,认为这在当代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仍有积极而有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4.
55.
文化生态系统是特定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础.文化内在的“生成性”特征决定了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文化是特定“时间-历史”情境中的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建构形成的“文化”又在新的“时间-历史”情境中得到继承、诠释和传播.纵观以“沧浪之水”为载体、以“有道则出、无道则隐”为核心的“沧浪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全过程, “沧浪文化”从文化的原始生长点出发,早期为扩展扩散,后期为迁移扩散;经由地理表征“升华”到经典文化中,又从经典文化“落实”到地理表征上的双向互动的生成和反身建构过程.就现实意义而言,不同地域的同类文化之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关系,绝大多数地理性的“文化正宗”之争可以就此打住.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纽约百老汇剧院区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和主要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对上海打造具有海派特色、多层次、多功能的世界级表演艺术集聚区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从诗歌批评的角度来研究当代藏族诗歌的创作和发展.鉴于藏族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相脱节的态势,有必要将创作与批评相结合,创作主体与批评主体相互对话,双向互动进行论述,通过优秀的创作来吸引批评聚焦,通过多元化批评来激励和鞭笞创作,并在文本阐释的基础上突出批评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8.
左璜  黄甫全 《学术研究》2012,(2):50-58,159
网络化行动研究充分关照社会性世界中人的网络化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认识活动,既涵指一种融"虚拟"和"实在"为一体的生存实践——网络化行动,又关涉对网络化生活的自觉反思——网络化行动的研究,同时还指涉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思维创造——网络化的行动研究。它以人为本,追求实现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借助技术的社会化,满足多元的文化欲求。网络化行动研究蕴含着文化知识论基础,以承认地方性知识为前提,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追求实用主义真理观。传统的东方伦理温情文化,为网络化行动研究引入东方及我国并获得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沃土。  相似文献   
59.
左稀 《兰州学刊》2012,(5):5-10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与欲爱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友爱是一种美德或包含着美德,它是一种使人秉持适度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品质。根据友爱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美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有用的友爱三种,美善的友爱优越于快乐的友爱和有用的友爱。幸福就是至善,是灵魂合于智慧的实现活动。幸福与沉思同在,越能够沉思的存在就越是幸福。好朋友对于幸福的意义就在于:好朋友及其实践是沉思活动的对象,持续的沉思活动离不开好朋友的陪伴,并且好朋友自然地值得我们欲求。正因如此,友爱被视为最大的外在美善。  相似文献   
60.
破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突出问题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研究不足,体现为:无源之水——循环经济与经济学相割裂、政府独奏——有循环,无经济、调控乏术——期模限制难以体现。为此,应阐明循环经济的经济思想渊源,建立生态经济大系统“内外均衡,一体循环”的循环经济概念模型,并深入探讨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理和经济学调控方法等影响我国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基础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