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环境安全   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01.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研究进展   总被引:182,自引:3,他引:182  
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这些过程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 ,得益于土壤中酶的作用 .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 ,土壤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由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 .虽然单一种类的土壤酶的催化作用可能是专性的 ,但土壤中酶的来源不同 ,酶的种类繁多 .土壤中已经被鉴定出的约 6 0种酶活性表明 ,土壤酶活性是与土壤质量的很多理化指标相联系的 ,酶的催化作用对土壤中元素 (包括C、N、P、S)循环与迁移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上 ,土壤化学和物理学属性一直被用来作为表征土壤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03.
以6,6″-二甲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TPY)为络合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波长、TPY乙醇溶液用量及显色时间等条件的选择.该分析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dm3.mol-1.cm-1,变异系数为3.9%,加标回收率为96.4%~105.6%.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某电厂末级过热器受热面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通过对末级过热器管进行外观检查、割管检查、光谱检测、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检测,找出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末级过热器管长期过热造成材料微观组织老化是导致其泄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二氧化硫(SO_2)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前期研究表明,过氧化氢(H_2O_2)和一氧化氮(NO)参与调控SO_2诱导的胡杨细胞毒性.脱落酸(ABA)是一种植物逆境激素,目前关于ABA在植物细胞响应SO_2胁迫中的具体作用并不清楚.因此,本文以胡杨愈伤细胞为材料,采用SO_2衍生物处理,研究外源ABA在植物细胞SO_2毒性缓解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发现:2 mmol·L~(-1)SO_2衍生物处理胡杨细胞9 h后,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和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外源施用5μmol·L~(-1)ABA可明显缓解SO_2对胡杨细胞的毒性,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和细胞死亡率.2 mmol·L~(-1)SO_2衍生物胁迫下,与SO_2单独处理组相比,添加外源ABA能够使胡杨细胞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23.9%和48.0%,从而减少胞内H_2O_2水平.此外,SO_2胁迫下,外施ABA后胡杨细胞的Pe Nia1、Pe Nia2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细胞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24.1%,胞内NO合成减少.以上结果表明,SO_2胁迫下,外源施加ABA可有效降低胡杨细胞内H_2O_2和NO水平,从而缓解SO_2对胡杨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6.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浩  王子羿  王婧  孟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1):1912-1925
基于2000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拟与数理统计方法,设计4组城市气温对比方案,定量模拟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1)2000—2015年城市群建设用地增加2 840 km2,94.37%由耕地转换而来; 2)北京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天津和唐山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廊坊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 3)分季节来看,北京与天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群季均气温的影响排序为:秋季>夏季和春季>冬季; 4)其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北京市年均气温增加0.07 ℃,且夏季降温作用明显,而该变化对天津市年均气温作用不明显,但秋季与冬季的增温区域形成了京津唐热环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 5)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热环境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遥响应”特性,因而有必要从大尺度、泛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铁路临界翻车风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不同季节大风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超过8级风天数。由于空气密度随海拔上升而减小,大风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与低海拔地区差异较大。笔者利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列车的临界翻车风速模型,研究了高寒铁路不同海拔地区和冻土地区的临界翻车风速。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寒铁路临界翻车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而随冻土路基病害出现而降低的规律。参考英、日等国大风标准,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根据危险翻车风速和临界翻车风速,首次提出青藏高原铁路海拔4000m地区安全行车标准。  相似文献   
108.
港口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港口装卸的安全性对物流的畅通和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港口装卸作业必须确保安全。而港口装卸作业涉及面广 ,研究港口装卸的安全性 ,仅仅考虑人—机系统是不够的。笔者在人机工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港口装卸作业特定的人—机—货—环系统 ,并就其主要影响因素、安全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系统的事故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 ,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 ,对港口装卸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重要度进行了分析 ,为港口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车速的交通事故贝叶斯预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提出了基于车速的贝叶斯预测方法来检测和预测交通事故。首先对车速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 ,以车速为衡量对象 ,提出贝叶斯预测方法。通过使用车速观测数据 ,应用 χ2 检验 ,确定是否为异常数据 ;并通过最小风险的贝叶斯预测 ,确定该异常是否会导致交通事故。最后 ,绘出利用该贝叶斯预测方法进行交通事故预测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10.
岷山地震带山地坡面的植被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演替过程是有序进行还是随机发生,这不仅是植物生态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植被恢复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川西岷山地区频繁、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常常引发滑坡,使得这些发生于不同年代的滑坡体坡面上生长着处于不同演替年限的植物群落,从而为验证植被演替模型理论提供了理想场所.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母质大致相同的17个坡面,对其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并将其划分为3个演替年限组——演替4年、演替30-60年、演替60年及以上.研究发现:(1)随着演替推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优势度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群落发展过程中物种显著增多;(2)从演替4年到30年这一演替早期阶段,群落明显存在着物种替代现象,但主要功能群(固氮、耐旱、耐贫瘠植物)的重要值在演替4年到演替60多年过程中并未有所下降,表明当地的环境资源条件(水分和养分)通过决定功能群构成强烈制约着坡面群落的物种集合;(3)在演替4年的群落组内,群落物种相似性系数为0.515,而在演替60多年的群落组内该值降为0.251,表明植被演替较晚阶段存在着随机过程.因此,机体论演替模型不足以完全解释当地植被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