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9篇
环境安全   3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在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有效避免人员伤亡,给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通过对1983—2014年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河北省致人死亡的气象灾害种类有暴雨、雷电、气象地质灾害、冰雹、大风、大雾、龙卷、雪灾、风暴潮、高温热浪等10类,其中暴雨和雷电灾害最多;致人死亡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6、7、8三个月;山区发生致人死亡气象灾害事件的概率明显大于平原地区;全年都有高危险气象灾害发生。研究表明河北省致人死亡的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因而做好汛期的暴雨和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防范和应对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做好太行山和燕山等山区等重点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应用隧道测试方法在天津市五经路隧道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对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排放因子(EFs)进行研究,采用3.2 L真空采样罐采集隧道内气体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罐内VOCs组分进行分析,得到99种组分的定量结果.对VOCs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EFs进行了分析,计算隧道内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s),并与已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隧道入口VOCs平均浓度为(190.85±51.15)μg·m~(-3),中点平均浓度为(257.44±62.02)μg·m~(-3).隧道总排放因子为(45.12±10.97) mg·(km·辆)-1,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OVOCs)的EFs分别为(22.79±7.15)、(5.04±1.20)、(0.78±0.34)、(9.86±2.81)、(0.26±0.17)和(6.25±2.27) mg·(km·辆)-1,与2009年测试结果相比下降明显.其中,异戊烷、甲苯、乙烯、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乙烷是机动车排放VOCs中排放因子较高的组分;甲基叔丁基醚/苯(MTBE/B)、甲基叔丁基醚/甲苯(MTBE/T)比值分别为1.07和0.77,说明蒸发排放对机动车排放VOCs的贡献不可忽视.隧道内VOCs的OFPs和SOAFPs分别为(145.50±37.85) mg·(km·辆)-1和(43.87±12.75) mg·(km·辆)-1,较2009年天津测试结果分别降低94.23%和90.88%,OFPs和SOAFPs的锐减与排放标准加严和油品升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在亚铵黑液中生长的毕赤酵母菌株(Pichia sp.No.1)经耐毒驯化后,可接种于酸析脱木素和汽提脱毒后的亚铵黑液中,在非无菌操作条件下连续发酵生产酵母菌体,该菌生产迅速,连续培养衡释率达0.26h^-1,总糖的酵母得率为0.48g/g(TS),COD去除23%,菌体易絮凝,可自然沉降分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西安市整体机动车现状的主要问题在于快速增加的机动车数量和低水平的尾气控制排放技术。通过对西安市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的现象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从排放标准、燃油品质和机动车工况多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意见和处理措施,为西安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2/O-MBR工艺因其稳定的出水水质和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我国城镇早已得到规模化应用。但在农村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A2/O-MBR工艺在四川农村地区散户的小规模示范,分析了其在污染物去除、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特点以及需注意的问题,为该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用微机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陈征 《环境与开发》1995,10(1):27-30
本文着重介绍微机预测系统中时间序列分析法的应用,把大气污染变化的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经叠加后用于大气污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春  周洪政  张静  陈晓轩  张磊  郭延凯 《环境科学》2017,38(8):3362-3368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耦合系统处理性能及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含氮芳香族污染物,去除部分COD并释放氨氮,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利用率接近100%,无需进行臭氧尾气处理;同时为生化处理提供充足溶解氧(DO),实现生化处理对COD和氨氮的进一步有效去除,生化处理无需曝气.在系统出水回流比为30%、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44 mg·mg~(-1)的运行条件下,耦合系统处理性能较好.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5%,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38 mg·mg~(-1),臭氧利用率为98.0%;生化处理对COD去除率为42.3%;耦合系统整体COD去除率为66.7%,最终平均出水COD浓度为91.5 mg·L~(-1),估算整体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0.68 mg·mg~(-1),具有较优的技术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8.
Fe_2O_3/膨润土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膨润土为载体,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Fe2O3/膨润土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硝酸铁质量浓度为8.08g/L,硝酸铁与膨润土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为350℃,焙烧时间为3h。用Fe2O3/膨润土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诱导氧化处理50mL质量浓度为50mg/L的模拟活性嫩黄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加入量为0.5g,微波功率为900W,微波作用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模拟活性嫩黄废水脱色率达96.40%。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模拟活性嫩黄废水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菌根真菌侵染对植物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琳  唐旭利  张静  张倩媚 《生态环境》2014,(9):1520-1525
为了从生态系统尺度探讨菌根资源与植物生物量累积的关系,调查了鼎湖山不同成熟度的三个森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菌根侵染情况.综合分析各森林群落优势树种的个体数、生物量和菌根侵染率发现:1)菌根侵染率与径向生长速率相关,植物生长迅速的阶段菌根侵染率更高.中径级(胸径15-30 cm)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的侵染率比小径级(胸径1-15 cm)个体的侵染率高,而大径级个体(胸径30 cm 以上)的侵染率略低于中径级个体的侵染率.木荷(Schima superba)则表现出侵染率随着胸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2)树种在群落内的侵染率越高,其对群落生物量的贡献率越大.如马尾松在马尾松林和混交林的侵染率分别为(77.30±18.02)%和(40.50±14.42)%,其对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的贡献率达到87.43%,是对混交林生物量贡献率(17.51%)的5 倍.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共有优势树种锥的侵染率和生物量贡献率也有存在相同规律.3)根系碳储量占群落总碳储量比例较高的群落其优势树种平均侵染率相对较高.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根系碳储量占群落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55%、54%、42%,群落优势树种平均侵染率分别为(66.73±10.55)%、(46.97±27.28)%、(54.22±25.45)%,马尾松林的根系碳储量和平均侵染率均高于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上结果表明,菌根真菌侵染对于植物个体生长速率以及群落水平的生物量累积具有-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HPLC-ICP-MS在植物有机硒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人们摄取硒的主要来源,富硒植物中富含可开发利用的有机硒,我国湖北恩施高硒地区富硒植物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植物中硒的形态分析是研究开发富硒植物资源的基础,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是目前硒形态分析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在样品的前处理、分析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可以实现富硒植物中含硒生物大分子、硒形态以及与氨基酸结合位点及机理的分析。因此作者综述了植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介绍了HPLC-ICP-MS联用技术在测定植物硒形态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富硒植物、富硒产品中硒形态的分析测定、开发富硒植物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